Scrum第十一步:第一次Review

【Scrum第一次Review meeting】
先來看看Scrum指南如何描述

精神就是「讓利害關係者檢視我們努力的成果,做修正調整,再繼續衝」。
千萬別讓落入自嗨、當局者迷狀態,透過第三人客觀視野,有助於修正我們的盲點,也重新對齊市場需求。

身為SM掌握住精神,了解指南背後意義,就可以照你目前團隊狀態去做相對應的做法。而做法很多元,像是對內展示(只有自己人)、對外展示(有高層)、PO主講、Teams輪流講、各自主講、簡報講、操作展示...等等,都有不同效果。

為何會有對內、對外的區別?
Sprint通常是固定週期Review,但利害相關人有可能忙碌無法參加。可以前一天或會議後把Review內容簡報化mail給相關人同步,再由PO另約時間親自面對面同步。

身為SM,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要最大化此會議目的與效益。例如,對內可以變成每個人的舞台空間,展示一下自己做的功能,驗證自我承諾帶來成就感。尤其是對內向者,更是一個練習表達的機會。

會議內容盡量做紀錄,不管是會議前,透過驗收標準(AC)詢問進度和展示內容,還是會議後,聽取團隊內容後,對於其他人的資訊同步或未來經驗傳承都非常有可貴。

既然要讓會議最大化效益,引導者身份的SM可要好好設計這溝通場域。前置作業要先做好準備與情境模擬,隨時場上應變。

引導學」第三章"場域營造的技巧",文中提到流程設計的五種基本模式,流程上,個人覺得比較像是其中的『對話→討論→對話』。利用MVP來開啟"對話",進一步討論希望找出更好的答案,過程中若發生共識上不合,就再一次回到"對話",讓大家重新針對會議的意義進行交談。最後可以透過對話方式對活動的意義重新思考一次,也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大致流程:
  • 與PO先規劃討論Review內容與方式
  • 初期可由SM來主導會議流程甚至於內容
  • 透過Story、Task的AC描述,找出適合的展示方式與內容
  • 熟悉後,可由PO或Teams輪流主導
  • 會議中利用簡報或操作Demo來開啟"對話"、"討論"
  • 會議後再透過"對話"整理收斂,供下次衝刺參考

團隊實際狀況:
  • 簡報&操作機互相輔助,講到某個功能時,由製作者描述&回答問題。
  • 簡報中也會把敏捷相關場景照片加入,幫助理解Scrum的應用有效性(如燃進圖、看板、使用者地圖)。
  • 對外、對內不一定,前一天寄送利害關係人邀請函與內容,可詢問是否參與。
  • SM簡報內容的機會較多,其他人較忙碌且不容易全局觀察表達
  • Review週期不定,可能2~4周
  • Review可能展示上畫面無任何變化的技術性資訊與研究
  • 某些人員較無機會表達(如美術人員)
上面其實都可以搭配狀況來應對。

舉個情境假設,團隊成員都坐在一起且平常就互動頻繁,每個人都非常知道整個產品狀態在哪,這時Review如果是對內的話,可以安排美術時間,來提高工程師的素養。當然,該有的對外同步,還是要請PO另找時間去找利害相關人同步回團隊。

結論:
Review內容、節奏不要糾結在第一次就要完美,一定會是好幾次後,才會找到屬於團隊的方式,在此之前,大家有共識即可。不要害怕失敗,持續改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