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1的文章

IAF - 打造多元學習的社群

圖片
【IAF - 打造多元學習的社群】 每次參與引導分享會時,來自不同專業領域且熱愛學習的夥伴,豐富了場域的深度和厚度。而場域裡多元觀點的刺激,更是讓自己在職場中,早已麻痺且慣性思考的大腦,得到了甦醒、破框的機會。 Tai Tsao(曹代) 老師 這次融合,共學行動社群的經驗、工作實戰經歷與相關書籍的理論基礎,設計了多元學習的流程。老師善用參與者與多元學習社群的特點,我們在看似簡單卻寓意深遠的互動體驗中,互相激盪補充,創造與完整了原本模糊的觀點。 短短2.5小時過程中,理解與間接展示了多元學習社群的樣貌。 ◎開場 非常重要且一定要做的事,除了基本的成員認識熟悉之外, 還有存在於群體場域運作準則、互動規則與默契的建立, 讓彼此有個依據、界線,形成無形的心理安全場域保護網。 要產生"流動"也需要大家都順著同一個方向,否則只是互相抵消或不穩定的亂流。 ◎Check-in & Connect:就地找出在你的周遭空間中,對你很有意義的物品。 這物品裡,其實隱藏的你的初心(WHY)、你的價值觀,通常也是你的行為/目標的驅動力與動機來源。 關聯著,我們投入或打造多元學習社群的初衷是什麼? 這步如果沒先弄清楚,往往會是三分鐘熱度的挫折放棄收場, 不是你不行做不到,而是因為你沒站在對的位置上。 ◎暖身:我想要為今天的討論帶來什麼?(狀態、觀點、超能力...) 有溫度、熱絡讓人想一直參與的學習社群,一定是基於互惠原則, 我們可以從彼此身上學習獲得些什麼,而非只是單方面/某人的付出給予。 學習收穫最多的是付出(教導他人90%),不是吸收(聽課5%)。 ◎新世代如何學習:人、行動、舞台、共創共好 學習要有效率效益,就得知道我們彼此間的「需要」,共同把這個學習平台搭建扎實、穩固。 老師用了一個問句WHY「會讓你想要持續參與的學習社群,是什麼樣子?有哪些特點?」 以終為始,不僅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位置,也標示了正確的出發的方向。 空間對了、參與者對了,就是好戲該上場的時候。 老師搭建開放空間會議(OST),讓我們實際體驗到多元學習社群運作的真實情境。 為何選這技術呢? 因為學習最有效果的時刻,是發生在自己最自在、自然、舒適的情境狀態,吸收與貢獻效率最高。OST濃縮呈現了一個多元學習社群的最理想樣貌。 ◎最後反思:剛剛你的超能力是如何發生的呢? 多元學習的場域中,大家都是不同

IAF - 如何支持人們願意在會議中說真話

圖片
【 如何支持人們願意在會議中說真話】 團隊的學習與協作過程中更能夠「說真話」,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提升團隊的「心理安全」 黃意鈞 Ivan 老師以《心理安全感的力量》在書中給領導者的建議為基礎,探討如何站在引導者(或是其他支持團隊協作)的角色,提升會議/工作坊與會者的心理安全,讓人們更能夠真誠參與、說真話。 這個主題與我在公司常做的團隊引導好有感。因為,通常團隊有需要協助優化介入引導時,團隊當下的狀態往往是緊繃、混亂、衝突與不信任感,無所適從呈現半放棄狀態。 這個狀態下的「真話」往往一針見血不太好聽,聽不太下去,且會為了抗拒而排斥改變。真的說得出來,也不見得有心去改~ 所以,要先讓團隊回血一下,先行安全安心的信任場域,再行動作-「說真話」。 而今天老師介紹的這個框架,讓我們用更有系統與結構的方法搭建心理安全鷹架。才能一層一層的往上疊出堅固的高度。 這次工作坊雖然用一個框架簡化整本書內容,讓我們能在短短時間內消化吸收概念。如果要寫完心得,大概也需要花很久時間吧~ 這次換個方式來分享心得,用我理解的內容重新詮釋,讓大家快速入門引出興趣囉! 分享一個我常用的小技巧:塗鴉。(動手思考不要動腦) 我們在哪個時期,最天真最會說真話?答案是:小孩的時候。 那時的語言能力一定沒大人好,反而是長大後常常在"講道理"。 適時的回到感性而非理性,不只能講出真話,更能表達出「真心話」。 於 2021/8/18 - IAF國際引導者協會線上工作坊 心得  

《設計你的小習慣》

圖片
B (行為) = M (動機)   A (能力) P (提示) 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創辦人福格博士 20 年精心研究,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告訴你,人類所有的習慣是如何發生的。透過許多的教授經驗與案例故事,打破你被灌輸的迷思,例如 ●沒有人能肯定預估X習慣要花Y天才能確實建立 ●動機/意志力一點都不可靠,你無法有效利用它來培養你要的習慣 ●「破除」壞習慣,讓人產生錯誤的期許,暗示你一次就要用盡全力 行為設計有句關鍵準則: 簡單才能改變行為。 我們其實可以用更科學方法,讓「習慣」有系統性地被建立。祕訣就在於,把「改變」維持在小規模,並放低期望,不須靠動機和意志力也能完成的「小習慣」。小改變能改變一切,因為「改變」創造改變。 接下來就把各章節摘要出來,讓你好好感受小習慣的魅力所在。 〔第1章:觸發行為的3要素〕 若想設計出成功的習慣並改變既有習慣,你應該要先做到以下三件事: ●停止苛責自己 ●把你的願望分解成數個微小行為 ●把每次的錯誤看成是新發現,作為改進的參考 先讓自己站在對的起點位置後,再來進行小習慣的行為設計 〔第2章:要素1,有動機 - 讓志向匹配你的黃金行為〕 動機抽象複雜又不可靠, 當你動機突然高漲時,你的大腦會合理化你衝動做出的所有行動。而行為過後,又瞬間落入低潮情緒,讓你進入了挫敗和失衡的循環。 動機是三大因素中,最不可預測、又最不可靠的一項。 〔第3章:要素2,有能力 - 使行為簡單到隨時順便都能做〕 驅動行為最可靠的方式:微調能力刻度、把事情變簡單。 無論你想要做出的改變是大或小,一律從小處著手。小,才能讓你雙腳離開原地,立刻動手獲得回饋與修正。 〔第4章:要素3,有提示 - 善用錨點時刻啟動行為〕 如果你創造某個提示、發現它沒有用,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你可能並不缺乏動機或意志力,你只是缺了一個正確的提示。不要責怪自己,重新設計,找出對你有用的提示。 〔第5章:情緒創造習慣〕 不是非得要做出很厲害的事情、困難挑戰、功成名就,才能有慶祝。如果用這樣的標準的話,我們的一生大概只能辦屈指可數的慶祝。放大來看,成功做出的任何小改變都值得慶祝,因為那是你過往經驗上,連做都沒做過的事情。而這慶祝帶來的正面感受,將創造你對未來的期許。 〔第6章:從小習慣開始個人徹底改造〕 〔第7章:解開糾結的壞習慣 - 系統性解決方案〕 〔第8章:大家一起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