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0的文章

《工作哲學圖鑑》

圖片
書中第一章節-工作與職涯提到的三個砌磚工人的故事很有趣, 在中世紀某個歐洲小鎮,建築工地上有三名工人在工作。 他們被問到「你在做什麼呢?」,工人們分別回答 「我在堆磚頭。」 「我在賺錢。」 第三個工人開朗的抬起頭來說「我在建造能讓本鎮流傳後世的大教堂阿。」 在第四章節-工作的意義提到續集 他們幾年之後~ 第一個工人在不同工地,依舊做著堆磚頭的工作。 第二個工人則在切割目材的工地,手持鋸子工作。 第三個工人,一邊工作一邊表示「我現在正在規劃自來水系統,正打算在那座山上建造高架引水橋,好讓整個鎮免於缺水之苦。」 看到這,有沒有熟悉的感覺,似乎就是人生工作上的縮影。 你怎麼想像、描述你的工作樣貌,你大概就會有怎樣的態度面對你做的事,也就會發展出不同的結果。 當然,這些結果沒有好與壞,也許有些人刻意保持平淡的幸福過一生,有些人就喜歡更多的挑戰豐富人生。假如你是後者,書中就提到幾個面向來保持身、心、靈的健康,讓你更能夠持續對面困難朝向你要的境界前進。我們來依書中提到的幾個面向來介紹。 獨立性與成長 當你訂下目標後,出發前請先檢查一下 ●你的資源夠不夠自立 ●有沒有指南針定向的自律 ●這段旅程是要著重在成果還是要過程,這關係到你如何面對、處理事件 ●前面的路打算要走的是廣度、深度還是高度,也別忘了時間管理與風險回饋 ●出發後,不斷的成長與自我領導,獲得足夠的技術、自信與精神,直到成熟狀態 ●儘管有時會低潮、失敗,請允許自己這樣的狀態,放棄也是種選擇,適當的沉澱更能幫助非連續成長 ●最後,別忘了再路上找個夥伴,讓路程更加輕鬆愉快 工作的意義 我們過程中該如何面對事件,保持前進的動力呢? ●目的地中間的每個過程點都是個小目標,也請記得在長遠旅途中建立各種小目標做檢視、調整與休息 ●每個目標都是可以是個小成功,看你用怎樣的量尺檢視 ●累積起來的目標其實可以很幸福 ●幸福就在於"製作、裝滿、分享" ●捏製自己的"容器",材質、形狀、大小、美感、價值都由創作者展現 ●接著你所做的工作和從工作得到的東西,便不斷的裝進容器 ●最後是將盛裝於容器的東西倒出來分給他人的樂趣 心靈的健康 所處的工作外在環境與做事的內在觀點是否有一致性,會讓你是順風還是逆風而行。當有壓力顯現出來時,先確定下是優質壓力還是劣質壓力。如果是劣質壓力,檢視自己與環境的匹配性是否矛盾

營運敏捷 Part 3 - 營運地圖

圖片
 【營運敏捷 Part 3 - 營運地圖】 回頭想一下,為何大多數在講敏捷時,最一頭熱的是開發、執行人員而不是老闆呢? 如果是這種現象,背後又代表著什麼跟我們的想像與期待有著落差? 老闆腦中的敏捷樣貌又是怎樣的架構和內容? 其實不難理解老闆,從老闆的角度出發,理所當然的就是營收,也就是所謂的價值。如果要做的事沒辦法跟價值連結起來,通常無法打動老闆獲得強力的支持。而價值面向最好是跟商業或產品能產生的價值,做為推廣敏捷的切入點,而非強調技術性價值,這樣會比較好獲得資源。 看看2020前SCRUM框架中,大多數比例也都是在談開發框架和迭代持續改善,老闆角度的價值被隱含在其中,沒特別強調會無感。 剛好,在Scrum Guides 2020的更新中,凸顯了價值方面的訊息和方法,特別強調了"價值"。其中提到,PO要關注Product Goal產生的Value,要能清楚定義誰是User或Customer,更要在Planning meeting時,問Why is this Sprint Valuable? 說了這麼多次的價值,到底要怎樣衡量呢? 價值的外顯表現就是"數據",這些數據整理成有意義的解讀,就是"指標"。 我們該如何在敏捷中加入數據來做討論與發展成任務呢? 在這之前,先來看看之前的做法。由PO對市場的敏感度和認識,整理成影響地圖,再用全貌展開成使用者故事地圖,然後依照優先序排成待辦清單,轉譯成情境可討論的使用者故事和驗收標準,最後再請開發單位轉成具體的任務單。 很標準的做法,讓團隊都能有機會理解與參與,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太需要這麼龐大的資訊和討論。尤其是在現有營運產品中、小專案、快閃型活動、營運活動等,影響地圖和使用者故事地圖就顯得用不太到。 有沒有更有效的方式呢? 也許可以考慮下我由營運團隊經驗+黃金圈,發展出來的"營運地圖"來做任務的討論與執行,剛好符合Scrum Guides 2020中強調的價值。結構跟影響地圖一樣,只是變了裡面的定義。回到之前提到,價值的外顯就是數據,所以要用數據思維來做需求確定,這其實就是 數據驅動 。 我們會利用營運地圖思考框架,做視覺化的團隊討論,由數據驅動與假設做需求的正確性評估,發展出要做的任務。利用這框架的討論過程中,不難發現成員自然換位思考,因為WH

《服務設計》

圖片
最近在嘗試HR部門帶入敏捷的概念,畢竟敏捷起源於軟體開發,雖然說指南中提到,各行各業都可以使用到敏捷的流程和精神,但如果整套拿來跟非開發人員說,新的資訊不僅無法融入也容易消化不良。 「專家,就是要用對方懂的話,說他不懂的事情讓他懂。」 既然HR以無形的服務為主,那就來以"服務設計"做為切入點,新知識的起點,先聽的懂、有感,才會有興趣進一步把敏捷融入其中囉! 這次的說書體驗交流工作坊,就以"服務設計"讓大家有個概念,再來看看如何運用在工作上。 那......什麼是服務設計呢? 再來看看其他專家的一些看法,讓我們來形成一些概念, 不外乎就是以人的角度出發,讓服務變得動感,而不是無感。從上面描述中,可以看到幾個重要關鍵元素,人、資產、流程。 可以想想,為什麼星巴客和麥當勞為何讓顧客排隊的方式,一個是橫的一個是直的呢? 當然,服務可不僅於客戶端而已,除了看得見的前台顧戶銷售服務,後台的支持服務也要適時的到位,才算是個完整的服務鏈。 為什麼要這麼多流程和人員來支持服務呢?某個程度也跟敏捷的VUCA差不多,所以需要共同創造和有結構性的流程,讓原本無形的服務變得有形、有感。 服務的四大特性: ● 無形 - 看不見摸不著是服務的特性。服務是以活動、獲益或滿足感作為銷售主體,又抑或與銷售物品連結 ● 易逝 - 服務無法被保存、有時效性的特性。 服務業者為克服此特性,常採用尖峰、離峰時段差別訂價,或使用預約來管理需求。 ● 不可分割 - 服務的生產及消費常常同時發生、進行,在與消費者互動中完成。 ● 可變 - 服務因提供者、場地、時間不同而難以一致。服務業者可採用對人員及服務流程的品質管制來改善此特性的影響。 服務設計的五大原則 了解核心思想後,再來說說更實際現實的,最終是要靠顧客願意買單,才會有商業價值的流動, 服務設計的商業價值:在於創造原本不存在的金流 那顧客都是以什麼樣的依據來買單呢? 這就要靠科學和數據的分析,具體的定義出五種顧客會買單的價值,有了這依據對於服務的設計在群體討論時,大家也會比較有方向,而非單純靠直覺。 到目前為止,概念已經慢慢有了,來說說服務設計的過程會有怎樣的步驟,流程中又需要有怎樣的能力來釐清、處理複雜的資訊呢?以下圖為 服務設計的流程與核心能力示意, ( 服務設計的核心能力 、 動物之家 領養流程服務設計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