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

Dual Track Development / Agile(雙軌敏捷) Part 3 - 需求探索的實驗與衝刺_開場

圖片
【Dual Track Development / Agile(雙軌敏捷) Part 3 - 需求探索的實驗與衝刺_開場】 有了 上一篇 的知識和心態工作坊準備後,就要透過不斷的行動和嘗試,不斷的修正和調整,找出最符合目前團隊.組織.現況的最佳做法。 【準備】 這裡沒有特別技巧, 準備好面對失敗的態度 是唯一方式。說起來有點簡單也有點困難,因為過去的大家,通常都不太習慣失敗,很容易卡住然後進入檢討氛圍,這大概就是之前電子業PM傳承下來的習慣,已不太適用於VUCA的軟體業。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打預防針,利用 Tuckman Man的團隊發展模型 來預告,接下來我們會共同面對一段很糟的時期, 在事情變好之前一定會先變差 ,而有沒有能力面對後回饋修正,就是敏捷所需要的能力,也是考驗。 準備好之後,還有個重要的關鍵點,如果可以的話, 初期密集的安排 不斷的嘗試和實驗,讓改變在短期間發生,產生近程小勝利。譬如說,連續三天下午產品探索團隊都在不斷的討論.探索,找出屬於這專案最好的方式來交付。 【 可以這麼做 】 如果教練只有一份心力的話,在 Dual Track Development / Agile(雙軌敏捷) 中,先專注進行產品探索讓需求正確為主,再花心力到開發團隊,也就是" 先做對的事,再來把事情做對"。 只要交付的需求能讓開發團隊覺得有價值的話,他們可先用之前的開發方式也無妨,漸近變革會是個低風險的選擇。 進入實驗與衝刺開始前,補充一些更細節的方法與工具使用,過程中做引導,且適時說明背後的原則和精神。所以,開場準備簡報內容,裡面放入這三天可能會用到的資訊,讓大家有所想像、依據和步驟,讓改變更容易(香蕉法則)。 香蕉之所以比柳橙更受歡迎,只是因為香蕉更容易剝皮。 【 開始 】 開場大致內容 ●講個小故事切入產品探索, 星巴客和麥當勞為何排隊方式一個是衡的,一個是直的 ? ●未來的專案模式 (未來的開發模式介紹) (需求探索著重的地方) ●影響地圖 ●使用者故事地圖 (接下來會使用到的技巧) ●User Story使用者故事 ●Acceptance Criteria驗收標準 ●DoD ●實例化需求 ●迭代週期 【 結論 】

Dual Track Development / Agile(雙軌敏捷) Part 2 - 起航.建立團隊迫切感工作坊

圖片
【Dual Track Development / Agile(雙軌敏捷) Part 2 - 起航.建立團隊迫切感工作坊】 藉由 上一篇 的訪談ORID,獲得目前專案的O&R,進行分析後,為這專案問題重新發現.詮釋(I)問題根源,把D的想法設計在工作坊內容裡面。 之後邀請相關人參與會議,讓大家都認同與理解目前現狀的處境,建立團隊迫切感,給予未來導入的相關活動與技巧,等團隊成員就續後再出發,這就是起航的最主要目的。 所以,這個工作坊的內容完全取決於訪談後的資訊,還有自己分析後的結果。如果方向設定錯誤,大家會對內容無感,往後的推動力道可能會變小,甚至變成阻力。 在這步驟,建議多花點時間思考或請教其它有經驗的教練,或者再回頭翻點相關的書籍.文章,都有助於自己校正方向。反之,如果方向.內容對的話,投資這場的工作坊時間成本會翻倍,未來可是會讓事情發展一帆風順。 提供這次專案的工作坊大致的內容參考囉!(視各團隊狀況,會有不一樣的工作方型式.內容): 【全貌】 讓團隊了解敏捷概念.全貌,如果可以的話,映射到目前專案上的盲點。大家有想像空間後,也能降低對未來不安的感覺。 ( Ruddy Lee ) 【改變】 寫下一件想  改變/解決 的事/問題。具名,寫完後隨機交換。 這點很重要,要讓別人的事變成自己的事,最後要幫對方寫下自己認為的解決方案。 【容易消化的詮釋】 敏捷的層次,這是看目前專案.組織或公司所在意的點是什麼,再去把敏捷做上對映,所以,不見得一定是這樣表達,視當時專案的背景資訊。 【遊戲體驗】 通常專案上已經卡住了,頭腦需要抽離一下,安排體驗活動,藉由活動反思.聯結到目前狀態。這專案我選的是 - 棉花糖挑戰 。同樣的,也是視團隊狀況會有不同的體驗活動。 【授能 - ORID】 大多團隊都用錯誤的方法在溝通,提供適當的溝通技巧,有助於改善未來彼此合作關係。 當然,會特別在ORID帶個活動,讓大家能更深入使用,也把過去的痛點引出來。 請大家分享過去專案的經驗,其它人則聽出他的O&R。 然後再用HMW請大家重新詮釋問題點 而D不用急著給答案。 這裡的HMW會在後續導入過程中,持續追蹤改善。 【Agile介紹】 介紹Agi

Dual Track Development / Agile(雙軌敏捷) Part 1 - 準備.資訊蒐集&整理

圖片
【Dual Track Development / Agile(雙軌敏捷) Part 1 - 準備.資訊蒐集&整理】 進入雙軌之前,首先要做的是,蒐集大量的目前狀況資訊,才能決定用哪種型式的變革,在過程中檢視(inspection)和調整(adaptation)方向。但對於引進變革者(或SM),在所有不確定都很高的情況下,一定要先有方向,才不會自我迷路.迷失。 個人認為初期的 "方向" > "目標" ,目標在過程中慢慢清晰或者不斷修正,也有可能臨時需要"階段目標"來輔佐。如同 "不確定性圓錐"或者精實原則中"延遲決策",如果一開始並不需要強調目標的話,不仿有個方向後就行動出發囉! 情境說明: 這專案先前已經用自己的方式跑了半年了,不過後來成效不太讓BOSS滿意,所以決定重新來過,以敏捷的方式。這是老闆的期望....但很有可能老闆其實...不太曉得敏捷是什麼,只是覺得"想改變"而已。 所以,要做的事情有幾項 了解原因 -  心情 和 事情 目前進度狀態與為何不滿意的點 每個職能和團隊做各別訪談。一定要是各別的,這樣才能聽到比較真實的聲音。譬如說,誰誰誰....,大多數專案發生狀況,通常是各團隊都是先指著誰...... (邊訪談邊紀錄) 重新詮釋 各職能.組別訪談後,要把所有狀況做個整合,重新詮釋。好好靜下心來發現整個系統的問題盲點所在,用系統思考去畫或者關係流程圖做關聯是個不錯的方法。 找到痛點 設計執行 解決方案的設計 - 利用工作坊來鋪陳 進入實際變革 有覺得很熟悉嗎??沒錯,就是ORID焦點討論法。 訪談中利用ORID來了解整個狀況。我個人是利用O&R來做訪談蒐集資料而已,並沒有在訪談中做I&D,因為主要目的是獲得資訊不是各別解決,且問題點可能不是單一面向而是整個團隊,單一聽到的通常只是症狀而已,當下做I&D的話可能會給出症狀解而非根本解。所以,I&D是留給自己解讀分析用的。 有了O&R後,試著畫出你的解決方案草圖,而這就是你往後的" 方向 "。既然稱做它方案草圖就表示不要把這當作目標,讓自

Dual Track Development / Agile(雙軌敏捷) Part 0 - 前言

圖片
【Dual Track Development / Agile(雙軌敏捷) Part 0 - 前言】 Dual Track Development / Agile(雙軌敏捷/開發),這題材好像Google的中文資料蠻少的,英文的也不多,因緣際會下,最近剛好在公司應用上了。秉持著取之於社會,也回饋社會,就如果前幾篇一樣,來分享整個過程囉! 因為老闆直接參與的關係,所以本來是要如同前幾篇 Scrum 和 Kanban 系列文一樣,應該是要花個半年慢慢發酵,這次只用個二個多月就成型了。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有特別挑選人員,經驗和成熟度都有一定水準以上,所以過程中有些步驟或基礎可能就會輕輕帶過,還是要視每個團隊成員去做型式和活動,不全是適用每個團隊。請大家看的時後自行斟酌使用,沒有對錯,只有嘗試後前進。 先介紹一下個人覺得還不錯的文章 設計與開發思維的雙軌並行 Dual Track Development is not Duel Track ( 中譯 ) Dual-track agile What Dual Track Agile is, and how it's done successfully How to set up Dual-Track Scrum in Jira 這張圖足以說明整個框架,但裡面有很多執行細節,後續文章再來寫。也有參考Less和Nexus。譬如說,拿Nexus的整合團隊的概念,受限於有限資源,Discovery Team我也當成虛擬團隊,一半人員full time一半人員視討論的主題再進入。 【兩邊都有迭代】 Discovery - 是不斷透過討論+原型來驗證功能的價值,再決定要不要交付給開發團隊做。當然,這裡討論出來的不是詳細的規格,而是User Story(使用者故事)+Acceptance Criteria(驗收標準)+示意圖或流程圖,當作交付需求的文件。 Development - 迭代MVP功能,可以專注在品質和架構上。 【週期】 一週或二週,視需求討論的狀況。如果是一週的,就合併下次Sprint再舉辦Review  Retro. 【會議】 Planning meeting - 需求探索會議、需求交付會議、開發團隊任務拆解會議 Daily

HR人資x敏捷 介紹

圖片
【HR人資x敏捷 介紹】 假如在公司有個機會,可能是HR被要求來了解敏捷,或者是HR突然對敏捷感興趣,來對HR介紹敏捷的話,你會介紹哪些內容呢? 這又是另一門領域了,有興趣的可以搜尋一下簡報相關技巧與資訊。就直接破題切入,分享我的簡報概要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囉! 首先,開場很重要,不要忘記分析聽眾,他們想要聽的目的是什麼?也許有幾種可能, ●未來可以找哪一位顧問或教練來協助公司 ●敏捷可以讓公司產生怎樣的效益 ●如果要改變,有哪些地方可能會要變革或影響 ●大概會需要怎樣的成本、投資、方式與時間 ●目前公司在哪個階段、有哪些阻礙,下一個階段又是什麼(提供可想像的情境) ●可能會遇到哪些反應 先給予真正想要的 資訊/痛點 後,再來設計整個簡報的內容,讓整個過程可以是有系統連貫性的。同時不要忘了,我們面對的是行政單位,不是工程單位,用的話語跟想法如果太直接,有可能會讓對方比較無法吸引、理解,那就浪費了一次寶貴推銷機會了。 通常來說,行政單位對了解怎麼執行敏捷的意願度普通,所以大概介紹一下就好。效益,也許是他們更在意的。試著用User Story的方式讓自己融入HR的角度,去發想簡報需要的議題,是個不錯的練習。 而HR在乎的有 人員編制、考核、公司核心價值、角色職能、組織、文化、激勵、溝通協調、執行效率、團隊合作、當責...等等。最有效果的簡報就是提供對方沒想到的驚訝點。 提供我自己的簡報內容大綱(一小時) ●把公司的核心價值或使命或願景,與敏捷的結合落地執實當做簡報的開頭。 ●分享 碼蟻的故事 ●產品開發價值 ● 一般專案管理 vs 敏捷專案管理 、 PM vs SM 、TEAM ●敏捷的元素、流程、思維、生態、證照/價值 ● 績效、考核、管理觀念 ,一般績效考核與Agile價值觀的衝突 ● KPI可能要怎麼寫 ●如果時間還允許的話,來個體驗活動會更好。我是以"影響地圖Impact Mapping"視覺化工具,讓HR有機會反思,如果要導入敏捷的話,可能會有哪些影響和對應行為要做。在短短的體驗過程中,順便帶入了敏捷更多更細的介紹與Q&A,讓HR更有感。 ●最後就是再次提醒,不要為了敏捷而敏捷

敏捷 456一直走~

圖片
【敏捷 456一直走~】 延續上一篇  敏捷 123起步走~  ,如果專案短期內用Scrum跑完的話,進入維護階段或準備承接新的專案,中間的過渡該怎麼做呢? 繼續跑Scrum或者停止或者....? 同樣的,先來分析一下團隊與專案背景先,再來決定該如何下一步囉。給大家一個提醒點,當出現 ?問號 時,先不要急著想答案,試試系統思考的觀念,先去觀看、分析一下目前整體狀態後,再去針對"對的問題"去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案。 找到對的問題永遠比找解決方案還重要。 如果在找對的問題時卡關,試試用  HMW(How might we)我們該如何 這個思考框架,輔助我們突破觀點去重擬一下問題。 回到此篇正題,提供我的方案給大家參考。如果已經完成專案階段任務,是該繼續Scrum還是有其它方式呢? Kanban看板方法  會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還是要彈性的加上Scrum的會議,讓專案可以持續銜接下去。這大概會是怎樣的情境呢? 我的引導會是這樣: ●如果再繼續Scrum下去,大家手上任務能夠有MVP定義來迭代目標? ●盤點目前狀態or待辦清單,到下一個專案進來前,可能會有的任務,用便利貼貼在任務板上 ●檢視任務是否都是碎片零散,評估以Scrum方式進行的利與弊(不要忘記Scrum是衝刺狀態,如果真的有好好跑,其實對團隊是很耗心力的。) ●在大家的同意下,詢問是否繼續Scrum,或是用Kanban方法彈性進行 ●WIP的與否也是彈性,重點還是在任務被視覺化出來後,能有機會被持續看見與討論 ●再來就是和成員討論要保留哪些會議,才能有持續改善的機會 ●Daily必要,但不一定只在15分鐘內 ●可另外用另一個欄位記錄下一階段要進行的專案資訊,陸續蒐集與定義,也可在Daily中適度的同步'分享資訊 ●Review則在過程中有需要就進行,也可以拉到Daily時分散進行 ●Retro. 視Done欄位任務單數量,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可以召開會議消化掉清空欄位 ●SM持續觀察團隊狀況,當下一專案資訊量足已進行2個Sprint後,就可以考慮重新啟動Scrum 結論: 以上這樣,團隊就有能力識別,在不同專案底下做不同運作方式。SM則在適當的時機與事件下,找出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傳授予團隊,讓他們自然而然的能感到無違和感的繼

工作流程 - 問題探索工作坊

圖片
【工作流程 - 問題探索工作坊】 假如團隊中有一個工作流程問題,會想要具焦解決問題呢? 會議or工作坊? 如果問題很明顯可見且範圍局部、時間短,可以用 會議 的方式來針對性的討論,但不要忘了準備相關資料。譬如說實際的例子、數據或相關資訊,在會議前能先發送給大家閱讀,或者開會前先導讀相關資料與宣告今天會議目標,讓大家IN情境後再開始,效果會比較好。 有個不錯的步驟可以參考: 澄清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解決問題。 相反的,如果問題層面比較廣且模糊,問題間似乎有許多關連存在,就會需要用長時間(1.5小時以上)的 工作坊 ,集合大家的經驗與討論,系統性地找出問題根源。 不管是用上面哪個方式進行, 定義出正確的問題,比找出解決方案更重要。 而這最重要的步驟就是, 事前設計討論流程與型式 。 會議或工作坊最好都有個引導者或主持人,讓會議不至於發散收不回來,蠻多書和網路資料都有提到相關資料,就不多述。而我自己常用方式,則是在於事前的設計規劃,透過適合此目標的思考框架工具,設計流暢的討論過程,產出最大效益的結果。 切入正題,這道理大家都懂,該如何設計與規劃才是重點。前一陣子剛好做了一個類似於會議的工作坊,效果還不錯,提供一個 通用的討論架構 給大家參考運用,而此方法也不難,取自於設計衝刺Design Sprint的理解目標(Day1)與分開發想(Day2)。 當時跑此工作坊的背景資訊, 一位新主管想了解目前要接手的團隊狀況,包括人員關係、工作流程與問題,但不知如何有效的聚焦出所要的資訊 。 以上的需求可想而知的就是把一團亂的思緒與資訊,整理出具體且可定出執行方案的狀態。 大致流程如下: ●理解目標 #請團隊成員先畫出目前的工作流程示意圖 #所有成員畫出工作心情曲線圖 #輪流分享自己畫的圖 #其他聽的人把聽到的資訊摘要寫下,貼到同理心地圖對應位置 #分享完後,再把同理心地圖便利貼做分類 #用How might we(HMW)的方式,替分類的資訊重新定義問題 #HMW是由團隊共識後寫下,這也是最棒的地方,會發現在討論的過程其實就自我察覺形成解決方案的概念 ●分開發想 #每個人獨自寫下HMW的解決方案 #把方案貼到剛剛的流程示意圖對應位置 #視情況是否做分享或討論收斂 【結論】 事前需求確

看板方法導入 PART 14 - 看板蛻變與進化(Design Sprint)工作坊

圖片
【看板方法導入 PART 14 - 看板蛻變與進化(Design Sprint)工作坊】 人們對於一件全新的領域或知識,當有一定的熟悉度後,就會開始產生一些想法,想去嘗試對目前現狀做出些不一樣的改變。以「守、破、離」三學習階段來描述,是最適合不過的形容。 「守」,就是完全遵守教條; 「破」,要你重新設定以往學到的東西; 「離」,才能脫離過往,確立自己的風格。 對於一個團隊,經過九個月的看板方法洗禮,會有兩種反應, 一、習慣於現況,沒有想特別想法。 二、團隊成員開始自發性的表達,想要對目前的看板做些調整。 第一種狀況就需要客觀看一下,是趨於穩定還是淪於流水型式。如果是穩定的話,倒也不是什麼壞事,不一定特別要做出些什麼改變。反之,就需要反思一下目前到底發生什麼狀況。 可以從 結果、產出 來反推是穩定還是流水。 當團隊發出第二種訊息時,表示團隊要從 震盪期(Storming) 進入到 規範期(Norming) ,是最好重新檢視看板的時機;如果是強推改變,通常都不會有意願與沒動力想去調整。當然,如果教練或主管已經早就嗅到這機會,缺臨門一腳的話,可以多製造(挖坑)不同的觸發點或加深痛點,讓團隊自己提會是最好的方式。強求總是不會幸福的。 先前的幾篇看板方法導入,都是以「守」的方式漸進提功相關敏捷知識,應用在專案執行上,讓團隊慢慢吸收消化。而第一版的看板樣貌,也有很大的可能是由教練以經驗值直接提供適合目前團隊的看板格式,尤其是在大型團隊(快三十人),就不好共識出看板樣貌。如果所有成員又幾乎是第一次才接觸敏捷,再改變原本行為與適應新環境、新流程的壓力下,要同時做好看板,難度更高。所以傾向以教練經驗製做第一版的看板樣貌,先讓團隊有些概念後,時間到了,自然會展出團隊希望的格式。 也許有人會疑問,為何快三十人團隊沒有拆看板或分組? 當然,答案也沒有一定,只有適不適合與要不要這麼做。拆,還需看場地、團隊成熟度、專案特性與專業能力等,取較符合目前成本的方式進行。如真要拆的話,以只有看板方法拆分,也相對單純許多。可以依產品線或職能進行劃分,這又有延伸的議題需要去考慮,之後再來分享。 拉回今天想說的重點,當一個大型團隊有想法要調整看板樣貌時, 該如何讓他們有效的凝聚共識,且能親自動手做出屬於自己的看板格式

Design your life 工作坊 -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圖片
【Design your life 工作坊 -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簡介:人生是「設計」出來的 第一章:從此時此地 第二章:給自己一個人生羅盤 第三章:找出一條路 第四章:卡住怎麼辦 第五章:自己的人生,自己設計 第六章:打造原型 第七章:找「不」到工作的方法 第八章:打造夢幻工作 第九章:選擇幸福 第十章:萬無一失 第十一章:建立團隊 結語:好好打造生命之後 之前剛好有機會設計這堂工作坊,加上本身也是GCDF職涯規劃師,而這本書又與敏捷精神和設計思考是一致的。所以,就把運用在專案上的敏捷哲學經驗,加在本書提供的思考工具,整理成半天的工作坊,讓大家有機會重新思考、重新設計自己要的人生。 假如剛好正在人生迷途的路上,這本書是有機會協助你做整理,然後重新出發。不過呢,據經驗,能自己閱讀書後,照著步驟能把自己也重新整理一遍的,有這種自省能力的,通常在問題擴大前,已經把問題解決掉了。 所以呢,真的要是遇到瓶頸或問題,可以協助專業諮詢,或者跟好友聊天,請對方以第三者身份對你提問,或者參加類似的工作坊,都能讓你較快速的 自我察覺 到目前自己的身心狀態,然後做出適合的決策。 大部份的問題,其實可以不用到專家,只要請你信任的人,在安靜的環境下,單純的對你提些問題,都會有新的自我發現,對方可以不用回答任何問題,就只要光提問就行了,下次可以試試看。 不管是教練還是引導師,都是先相信,最好的答案一定是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別人給的。 以上相同的想法,套用在專案敏捷其實也都是一樣的,對於SM更是受用。 不藏私的說一下工作坊大概流程和本書的重點摘要,有興趣的也可以自己操作囉! 因為此工作坊是針對職涯設計的,所以先大概描述職涯相關的理念。 人生= 夢想 +想像+規劃+行動+意外。 是本書圍繞的重點 夢想是你的人生計劃的起點。 找出真正夢想 夢想,是你人生計劃的起點。它指的不是你「應該」做什麼,而是你「想要」做什麼。你心中真正的渴望是什麼?你想到達的地方是哪裡?除非把它找出來,否則,你很難發自內心做出承諾。而沒有承諾做後盾,隨便一個挫折,可能就會讓你打退堂鼓了。 職業生涯規劃(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