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2的文章

IAF -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圖片
 【IAF -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變』的反義詞,不是靜止不變,而是"無意識"。 只有當你『意識』到某些事情的發生了轉折,你才會感受到過程的變化以及狀態的改變。 以騎腳踏車來譬喻,假如我們是在有意識的狀態下騎乘,你會發現沿路上的美好,它是一段有意義的歷程。可惜的是,如果只是為了趕快抵達終點而努力拼命的騎,它就只是一段無意義的路程。這情況也常不知不覺發生在生活中,我們很常只把過往的經歷視為腦中的回憶而已,沒有從中去發現、領悟生命給予的變化,很可能就這樣糊裡糊塗地過完一生。我們有許多的遺憾都是"早知道",而那個時刻也都是重要的轉折點。 原來,我們的記憶裡藏了那麼多寶藏,但需要我們去有意識地發掘、提煉出來,就像碳也需要外在高壓高溫才能形成鑽。這次由Amy老師內斂且穩定的力量,帶領我們從自己的人生歷程中意識到"變"的存在,引領感受變化樣貌的輪廓、感知變與不變之間的界線,進而找到變化的脈絡,順勢而為訂出心行動。內在變化形成外在改變。 透過這次的自我回顧,也重新發現了我的人生階段變化:成績、成長、成就、沉重、沉澱、成熟。這段歷程感覺就像,從需要呵護的小樹苗長成了堅韌的小樹。不同的事件擴展了我的認知邊界,有了人生新體悟,開始學會把每一次的挫折視為鍛鍊,開始發現生命的不同可能性。當然,這一切來自於我的意識、我的認知。 人生就像在騎腳踏車,總是在微妙的動態平衡變化中,持續前進。感受當下的享受,享受當下的 『變』 。 如果還不知道怎感知到變化,接下來你可以先這麼練習成為有意識的人生: 正念呼吸 。 於 2022/1/28 - IAF國際引導者協會線上工作坊 心得 https://www.facebook.com/Mr.Black.AgileLife

Book - 心花怒放

圖片
 《心花怒放》 還記得你上次心花怒放的感覺?是在什麼情境下呢? 這本書告訴你,這個狀態其實可以用科學方法來解釋和實現,讓我們能夠藉此來擺脫黯然銷魂的生活。 首先,在快樂之前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不快樂 我們是不是常常不自覺地關注外在物質,以物質做為追求的目標、夢想,但又在獲得後,僅僅得到短暫快樂後又莫名失落,胃口越來越大,繼續往更重物慾追求。自己總是在超荷心力,虛假疲憊狀態。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弄清楚自己的「需要」是什麼?「想要」又是什麼?錯把想要當成需要。 「需要」來自於身心理的滿足 「想要」來自於慾望的滿足 例如,當你口渴了,你的想要是奶茶,需要是水;你的想要是年薪百萬,還是獲得認可的需要?你的想要是遊學打工賺錢,還是勇敢突破的需要?是想要房子,還是需要歸屬感? 如果沒有先認清需要和想要,我們就會在錯誤的方向上,做出錯誤的努力,還錯怪老天為何都沒有回應。 再來,要正確地跟別人比較 我們很常誤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來進行比較,更糟的是,還沒有注意到別人長處背後的努力和累積,這是心理學上的認知誤差。「比較」只要做對方法的話,也可以讓你產生積極正面的意義。 ●向上比較 讓你產生自我激勵、挑戰成長效果 ●向下比較 讓你知足與感恩,開始發現你的擁有 ●平行比較 讓你知道標準、落差和努力方向 確定好你的目的、方向、內容、對象,選擇你要的比較方向。 最後,解決認知、行為不一致的矛盾 千萬不要老是想要改變別人,那是你無法掌控的事,只會不斷產生挫敗感和無力感。我們能改變的就三件事: ●改變它 讓你逃避和痛苦的,不是這件事情本身,而是你如何看待這件事。你得改變你的觀點。 ●改變我 個性來自於你的生活習慣、行為,只要你改變你的"行動",你就會有"新的我"。 ●改變場景 讓你絕望的是"別無選擇",你有絕對的選擇權,換掉目前的情境。 積極不能只是用想的,而是要用行動的。利用實際行動對身體產生反饋感,進而刺激相對應的大腦激素產生,創造出心花怒放的狀態。 ※結論 我們常誤以為幸福來自於某項事物的回報,這樣做等於是建立在獎賞機制下,而這獎勵感對應到大腦產生多巴胺。多巴胺有一個適應性缺點,就是相同獎勵下,你會越來越麻痺無感,除非你獲得獎勵越來越大,才會開始恢復興奮。如果你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有意義的快樂,那你得先重新定義"回報&

Book - 高效休息法

圖片
 《Book - 高效休息法》 以下這些症狀, 不管如何休息都還是一樣累、注意力無法集中、大腦動不停無法停止胡思亂想、不管忙不忙都覺得累... 你覺得是身體疲勞?還是心理疲勞呢? 本書作者以超過25年的臨床經驗和腦科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該如何有效地休息,解決以上困擾。幾個重要觀點: ●大腦消耗的能量高達整個身體的20%至25%。 ●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DMN),放空時啟動,執行有目的任務時關閉。 ●DMN能量消耗驚人,占大腦整體能量消耗的60%~80%。反之,有意識地去做事時,只需要原來能量額外的5%。 ●經科學驗證,正念療法可以在大腦八個區域觀察到顯著的變化 如果真想讓大腦休息得到休息,就必須避免自己常常落入無意識的放空,自動啟動了大腦DMN機制。 正念的定義是:「不做任何評價和判斷,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經驗上。」 透過正念,我們能夠讓自己更有意識地行動,避免雜念對大腦的干擾進入到無意識狀態,進而抑制DMN。而所謂的干擾通常是指”對過去的不甘、對未來的不安”,造成了對大腦的疲勞和壓力。假如我們總是執著在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想像,就會忘記如何將意識集中在「當下」。因為大腦對於"不存在的現實"容易沉溺於其中,不知不覺地進入DMN模式處在空轉狀態,也是最耗能量的狀態。這同時解釋了 ●我們明明沒做什麼,反而更累了、更煩躁 ●身心處在"心流"狀態時,即使工作超過12小時也不會覺得累 如果說,運動是用來鍛鍊身體的方法,那麼「正念」絕對就是用來鍛鍊大腦的技巧。 透過「正念」的練習,能鍛鍊我們的大腦,隨時可以有意識地拉回到此時此刻的當下。唯有「現在」,才是最真實,最有機會付出行動來改變現況。 書中提供了不少依據正念的技巧: ●正念呼吸 ●動態冥想 ●全身掃描 ●壓力呼吸化法 ●猴子思維消除法 ●RAIN ●慈悲心 這些都可以帶來明顯的正向感受,"提高注意力"、"改變自我認知"、"提高情緒調節能力",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有意識、穩定、平和的我」。 ※結論 神經科學研究表示,普通人每天會有1.2萬~6萬個念頭,其中80%毫無意義。 假如我們沒有加以鍛鍊成"有意識的大腦",那DMN一天裡面會有八成時間在運轉,消耗的能量可想而知非常驚人。而在虛耗狀態下,我們就會想要拿起高糖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圖片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總是在跟孩子的情緒對抗?搞得父母與孩子兩敗俱傷? 跟小孩的相處方式,只剩下努力、用力、嚴厲、暴力? 大多父母都會用自己過去被教養的印象,加上社會工作上的經驗,不知不覺地用與同事、大人間的相處模式來面對和教育小孩。因此造成父母常見的錯誤教育模式 ●控制型 ●放任型 ●賄絡型 ●忽視/低估/否定感受 這幾種模式的背後都有著共通點,就是「情緒」:父母的情緒沒有梳理與照顧好,小孩的情緒沒有正確解讀與引導,造成雙方情緒碰撞情緒一發不可收拾的結果,也對小孩的未來埋下令人不安的後果。 這本書提供具體 「情感引導」 的方式,透過幫助孩子建立大量情感類詞彙,傳授情感規則,讓孩子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以共同面對與解決問題。 我們的成長經驗和教育習慣都是會有人指導去認識明確的名詞,譬如說桌子、蘋果、鞋子...等。但對於抽象且不明確的情緒詞彙,反而沒有人來教,通常是自己體驗或摸索,很有可能解讀或詮釋錯誤。就像你自己認為很高興、好玩的事情,沒有顧慮到別人此刻的心情狀態而誤用,反而讓人覺得更受傷。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從小就錯誤地解讀了情緒。如《 正面管教 》一書中提到,孩子感知能力特別強,解讀能力特別差。 那要如何從小培養起解讀的能力呢? 正常情況下,情緒不會突然憑空出現,一定會有個行為或事件,也就是說,所有的「情緒」反應來自於行動/事件的結果。當小孩在某個情境下做了某個行為動作、遇到了某個事件後,內心引發某種情緒,這時候,千萬不要急著去說教,而是要去做「情感引導」,回憶並讓他清楚知道,剛剛的行為/事件對應到哪個情緒、前後因果關係,從中學習到正確的經驗和該有的行為。 書中給出的情感引導方式: ●埋下種子 ●觀察和判斷 ●聆聽/反應情感 ●引導解決問題 ●表揚 比方說,今天要帶小孩去參加喜宴, ●事前先告訴孩子喜宴的情境,應該有哪些禮貌的行為和心態來開開心心參加。 ●然後接下來在喜宴的過程中,持續地觀察小孩的行為和狀態,判斷哪時該介入。 ●如果開始不聽話失控,這時候要能夠講出他內心的感受,是不是不耐煩、太開心、很多人感到不舒服才坐不住。 ●等到孩子的情緒降低後,再下一步開始引導他,說"那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果能持續穩定的坐好不吵鬧,記得要具體地表揚,並告訴他這個行為就叫做「耐心」或「堅持」或「穩定」或「貼心」等情感詞彙。

《減壓腦科學》

圖片
 《減壓腦科學》 外在的事件怎麼轉變成壓力的呈現? 抽象的壓力,又該如何具體的解釋? 以科學角度來看,稱作"大腦運作正在失衡中"。具體解釋的話就是,大腦的多巴胺、正腎上腺素正處於失控狀態,而這兩種神經遞質正是由「血清素」來調節平衡。 我們常常誤以為,就是那些外在事物對自己造成了直接壓迫,也造成了直接傷害。其實不然,那些外顯症狀,像是掉髮、胃痛、腰痛、高血壓...等,都已經是身體最後反應的結果。這中間經過了許多大腦運作的過程和累積,才造成身體的症狀反應。 最重要的關鍵點還是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件事,也就是我們的「認知」 。這關係到大腦機制的運作,不管是身體還是精神壓力,其實都是「腦壓力」。你的大腦對外在事物的解讀和詮釋,造成了腦激素的過度抑制或分泌,讓大腦負責相關認知的區域,過於活躍或遲緩運作,然後再由大腦向身體對應部位發出了警訊,最終呈現出你的大腦感覺或者是身體症狀反應。 心理學家做了個老鼠壓力實驗來說明人類壓力的反應。實驗透過每天固定輕微電擊讓老鼠感到壓力,一段時間後發現,所有老鼠都出現了三種情況,胃潰瘍、免疫力低下、腎上腺皮質肥大。實驗中,也放了沒被電擊的老鼠在身旁,即使沒被電擊,但也同感壓力,出現了相同症狀。這跟人類很像,當人們在壓力大的狀態下,身體很容易受到病毒入侵,且我們的胃也經常先出現毛病。 那麼,在身體還沒出現症狀前,我們最先的感受用語,像是 我們常常聽到「我心裡不舒服」、「我的心裡很難受」,這裡的心是指哪裡? 這可不是指真正的心臟,而是大腦不同的區域,分別是以多巴胺(學習腦)、正腎上腺素(工作腦)、血清素(同感腦)為主要分泌的大腦運作區域。不管哪一種分泌過多或過少,都會造成大腦相對應的反應。例如,你正在挑戰一項艱難的任務,那就會需要多分泌正腎上腺素來面對,讓你有足夠的精力來面對挑戰。但過度分泌正腎上腺素就會變成皮質醇(壓力激素),可能就會造成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症狀。當然,挑戰過程中,如果多巴胺分泌低下的話,也會讓你感覺不到快樂。 當我們知道這個大腦原理後,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去注意大腦健康狀況。尤其是面對到人類特有且經常的兩種壓力來源: ●因不快而產生的壓力(不如預期的挫敗感) ●為別人做事沒有得到適當評價的壓力。 小心這兩項經常莫名地造成我們的腦壓力。 書中也給了些緩解壓力的方法,都有助於刺激血清素分泌,緩解

《認知天性》

圖片
 《認知天性》 你的努力付出,時間和成果之間,總是有著極大的失敗感? 即使畫滿了重點線、詳細記錄了筆記、讀了千遍的複習,還是一樣毫無成果? 不是你沒天份,也不是你不夠努力,更不是你只有這樣的程度水準,單純就只是,你用錯了方法。 這本書替你說明了原因,教你逆轉的最重要方法:「檢索」。 先回想一下,我們常常使用的學習方法是不是如下,反覆閱讀、書上畫線、標亮、課堂筆記,課後溫習、索引卡、創建概念圖,以及小組學習。可惜的是,我們經常只知道要學習、學習很重要,但要怎麼有效地學習卻一無所知也沒人教。以上這些只能讓你看起來很像很厲害、很努力,但最終只能卻產生低效益。對大腦來說,越容易「做得到」,越容易記不住。 那怎樣才是對大腦「困難做到」的高學習方式呢? 答案是 「檢索」 :就是讓大腦從無到有的主動提取記憶的過程,也是從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的關鍵步驟。 書中提供了四種練習檢索的方式: ●間隔索引 練習 我們過往都很習慣採用密集的複習和練習方式,這樣是對大腦最容易做到的事,也容易讓人看起來很努力很認真而滿足。但持續的閱讀會讓我們產生一種似乎已經記住的錯覺,尤其是你在書本上拿筆畫的各種彩色標記,畫完了以後,你的大腦就產生了依賴,覺得自己似乎已經記住了,把記憶丟在那個位置上,而不是刻在大腦上。這就像使用Google搜尋一樣,我們較常記得搜尋的關鍵字,反而記不太得內容。 經過作者科學證明後,發現到如果要把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就需要大腦經過「遺忘」和「提取」的"鞏固過程"。而「遺忘」需要些時間,把記憶深刻在大腦也需要數小時到數天的時間。實驗證明,間隔一段時間的提取記憶練習,反正會強化記憶,因為提取記憶的過程對大腦來說是件「困難不舒服的事」,也因為這個重新觸發記憶的動作,讓我們可以在知識鏈上打個記憶結,強化成長期記憶。 ●交錯 索引 練習 好的學習方式,不是一直密集在短時間內做大量且相同性質的事,這樣容易讓大腦停止思考和麻痺,這樣只會獲得短期記憶而已。 我們可以在遺忘等待的時間內,可以做不同的學習、活動來刺激活化大腦。一來可以把會干擾的舊記憶放在潛意識層,二來很有可能在不同的活動中發現到關聯點,因而強化了記憶。 ●變化 索引 練習 這裡指的是同一件事物的變化應用或不同觀點。比如練習投籃,不要一直練同一個手勢,不要一直站在同一個地方練投。要去換手勢、換位置,感受從各種變

《即興演講》

圖片
《即興演講》 所以,你想要表達的重點到底是什麼? 我聽太不懂你的意思? 簡單易學不囉嗦,就四個步驟: 抓手、觀點、結構體、呼籲行動 ,帶你脫離不知所云的窘境。你不僅可以用在商業簡報、演講上,更可以應用在生活對話中,讓你開始期待並喜歡與人交流的時刻。 隨著科技演進,我們有越來越多合作機會,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隨時隨地都會開啟交談,釐清目前狀況和未來應對。也因為我們面臨的是多變的市場、環境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不會等你準備個三五天才來進行交談。往往是當下立即交流確定,以因應糢糊不確定的狀況。 書中的框架論述,不僅僅只是在表達而已,還能夠幫助自己整理出更清晰的資訊和狀況,做出更有效的行動。容易消化理解的資訊,無形拉近了彼此距離,也提升了個人魅力。 人對於前因後果的資訊順序接收很敏感,一段沒有邏輯的話語,會讓聽者花時間在腦中重新排列組合,試著去理解資訊中的意思。這會消耗大腦很大的能量,久了就會疲勞然後厭惡,拒絕再吸收更多的資訊、懶得跟你再繼續溝通。所謂的「即興」,不是真的隨心所至想到什麼就講什麼,除非你有著很深後的底蘊基礎,否則你會發現你講出來的話會過於空洞和跳Tone。 從容的即興是來自於充分的準備,依據可能面臨到的場合和對象,除了會準備基本的專業知識之外,還會有較通俗易懂的一般知識、與自身過往經驗連結的知識。有了準備,自然產生自信表達。 心口不一致,小心降低你說話的信任度 有沒有過一種感覺,對方明明講得頭頭是道,卻讓人感到不舒服和排斥? 這是因為對方釋放出的不一致感,讓你對他的所有言行舉止都產生懷疑和敵意。要改善這種現象,需要從思維和心態做起改變,不再只是從「我」出發,這只會無意中透漏著說服或命令,而非誠心誠意的交流溝通。以下六點能幫助你心口一致: ●保持真實 ●保持尊重 ●善於傾聽 ●注意場合 ●注意談話價值 ●擁有領導者意識 如果在使用了本書的表達框架後,還是沒法享受到愉快的即興交流,回頭針對這六點檢視一下,哪邊可能沒有做足夠。 不僅僅只是表達框架,同時也是負責態度 運用這個框架的思維引導,自然地會把一個議題討論,導向要明確做出明確的行動方案,讓事情持續前進,非僅僅只落在討論而沒結論的停滯。 交談過程大概像這樣: 一句話抓住對方注意力、表達你的觀點、用結構體論證描述、說說我們可以怎麼辦。 ●抓手 現在的人最有價值的就是注意力,因為身旁總是存在許多干擾事物。所以,一開始就

《可複製的領導力》

圖片
領導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麼? 「尊敬」和「信任」 什麼樣的人需要領導力? 「每個人」 領導力一直被神話成高不可攀很難領悟的能力,而且又過於抽象很難掌握。而這本書給出了具體的輪廓和方法,讓我們的領導力不再只是獨自辛苦摸索出來,而是用更有效的方法來培育、訓練、複製。那麼, 基於尊敬和信任的領導力到底要怎麼做到呢? 書中給出了五個具體原則來複製領導力: 一、每件事情都要有5問步驟 二、遊戲化機制 三、周哈里溝通模型 四、打造正向氣氛的環境 五、給予正確事實的反饋 每個方法都包含著尊敬和信任的元素,只要把握這五個原則,在每一件事情的處理和應對上,都可以產生領導力。 接下來,我另外以「遊戲化」為主軸,詮釋如何來複製領導力。 先說「複製」,大家可能會直覺想到SOP,用標準化流程,經過一步步精準計算後,最終產出一模一樣的成品。這通用在"物品製造"上,以高效率的方式來製造。可惜的是,SOP用在活生生的「人」身上,即使再精密的流程、再厲害的教學,也會因為人身上的特質和變數,產生不可預期的結果。人不是物品,不能用死板板的管理方式,而是要用「遊戲化」的方式來達成可預期的效果。以下用遊戲化的四個特徵來解釋如何產生領導力。 一、 自願參與 不管任何事情,只要是自己非常渴望達成的事物,大多會想辦法、找方法、尋求資源來克服,自我突破完成。反之,無心的被迫參與,只會讓事情和心情更糟。假如已經決定要積極參與的話,要記得,無論你的社經地位或權勢,每個人身上都有三種角色的存在: 領導者、管理者、執行者 。差別是在,依據你現在的影響力而產生三種角色不同的比例呈現。沒有差別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在過程中發揮領導力。 二、共同目標 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體,你都會需要有個「目標」來指引未來的路,用以判斷每個決策的方向。把想要達成的事物,放在心裡,那叫願望;放在腦裡,叫期望;放在嘴裡,稱為希望;公開或承諾周遭的人都知道,才叫做「目標」。這也是領導力最重要的起始點,要有真心渴望且共鳴的追尋目標,而且要盡可能地讓大家討論,透過 自我揭示與群體回饋 ,進而達成共識,才能動身起步。路程上,只要有任何不如預期的事,都要反問自己, 是不是落入「知識的詛咒」陷阱、有沒有可能是自己的一個盲點? 三、清晰明確的規則 遊戲是否好玩,取決於它的機制和規則。它不是要僵化不可調整的遊戲規則,而是要不斷修正成符合自身特質/價值觀的原

《正向教養》

圖片
  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感覺到痛苦,那麼你的方法一定是錯的!! 我們常常會用對大人期待的標準眼光,同樣地對待自己的小孩。你痛苦,小孩也痛苦,結過造成過度的期望,嚴重的失望。 而這失落的情緒,往往也反映在父母的行為和言語上:「你怎都講不聽..」、「怎麼都聽不懂我說的話..」、「不是說過好幾次了嗎..」。 如果是已經有行為能力的小孩,則雙方隨時都是在戰爭第一線,只剩下「輸」「贏」的選擇。通常會花掉絕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去對抗,或者乾脆建立起護城河,彼此不相往來,放棄對話也放棄了親子關係。 如果是還沒有行為能力反抗的小孩,就是單向地默默承受壓力,累積到日後某個時機點到來,起「義」革命反抗。這個「義」往往代表著他們被消磨殆盡的人生「意義」。想透過對抗的方式,取回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重新找到自己的存在意義。 幸運的是,現在有了以阿德勒為基礎的「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在發生災難化前,我們還是可以有積極作為與挽回,免去一觸即發的戰爭。 一本書最有價值的就是,清楚地告訴你事件背後的原理,以及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模式來對應。 先從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才能開始認識你自己的小孩。每個行為失當的背後,有著小孩的渴望,同時也有著大人的期望,而渴望與期望雙方的落差,就會以矛盾行為來表示。 比方說,小孩時不時就製造些「意外」來喚起父母的關注,一直處在不信任與不安全的絕緣環境中,生怕失去父母的關心和愛護。透過這行為可以瞭解到小孩為何有這樣的反應,同時也意識到大人是不是也疏忽這層「關係」的存在。 知道不見得能馬上做到。有趣的是,當我知道可以透過「經常擁抱」來改善這個失當行為後,也花了不少時間來適應自己,替自己鼓起勇氣去擁抱。原來,我們不習慣的不是小孩的個性,而是不習慣自己還沒長大的個性。 「孩子感知能力特別強,解讀能力特別差。」 小孩在理智未成熟前,大多是靠直覺、感覺來行事,也因為尚未學會掌握大腦的思考方式,對於行為的解讀或詮釋相對不全面,因而做出錯誤的行動。小孩大多數是無知的故意,而非刻意。理解這一點後,相信我們身為父母的,都可以做出「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如果你習慣於做一個贏家,那麼孩子就會習慣做一個輸家。 FB: https://www.facebook.com/Mr.Black.AgileLife

A⁺ Your Life - 2_旅程

圖片
 【A⁺ Your Life - 2_旅程】 一段旅程的精采度,不在於沿途美好景物,而是在於你將如何賦予它意義? 沒有人強迫規定你只能過一種黑暗痛苦慘淡的生活,只有你自己可以定義你的人生要活成什麼樣子。責怪別人的背後代表著"別無選擇",我們只能透過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變成他人的壓力,藉此獲得短暫的平衡與安全感。但過沒多久,換來的是罪惡感與說不出口的愧疚感。不自覺地一直處在負能量身心狀態下,即使良藥再好,身心也會排斥而降低了治療效果,這不會是我們想要樂見的結果。 「別無選擇」另一層意思是,我們知道的、瞭解的、想像的、認知的都有其侷限,被困在特定的框架中,限縮了自己的世界。更慘的是,再加上對於未來「未知」的焦躁、不確定性,就好比每分每秒生活在懸崖上,只有小小棲身之處,無法動彈,有一種隨時會掉下深淵的感覺。 這時候,放大你的視野,抽離自己原先的認知,以更寬廣的角度重新認識逆境,你會發現逆境不是人生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如同你手上重新握有指引地圖,你會知道你接下來的路只是比較難走而已,通過後,會有不一樣風景樣貌。 以下這張圖是在抗癌期間的自我探索歷程, 一、透過自我同理與接納,恢復到正常健康的心態,更深層的去探索瞭解自己。 二、探索前方的黑暗與障礙,可以用哪些方式來應對未知與降低風險。 三、定義人生新方向,界定哪些是自己需要承擔的課題,哪些是他人的課題。 四、發展人生新旅程,小目標小試驗小回饋小改善,持續不斷的教練自己。 捨棄「線性人生」,迎接「微型人生」 所謂的線性人生就是你預期,你可以完全掌控你的生命長度,於是做了人生階段目標,念書、工作奮鬥、結婚生子、家庭、退休。自己預設了非得要等到退休老了以後,有錢有閒才值得過上好日子,才來安排過你想要的人生。 而微型人生則是「把一天當作一生來用」。每一天都分配了線性人生的所有元素,像是家庭時間、學習成長時間、放鬆休息時間,依照比例和情境來分配自己想做的事,不必等到退休才能做。 大多數人是以線性方式來安排人生,所以在面臨突如其來的意外時,預期的線性人生突然被擦掉,看不見未來而慌亂焦慮。就好比你原本已經精心安排好的國外旅行行程,中間突如其來得下大雨、沒搭到車、迷路...等,打亂了你完美的規劃,反而讓焦躁不愉快的情緒,佔據與錯失了一段美好的旅程。 即使面對這樣的無常,你還是可以有其他「選擇」來過人生。首先,讓

IAF - 一塊玩著玩著,實現2022年神奇的願力

圖片
 【IAF - 一塊玩著玩著,實現2022年神奇的願力】 你上次玩到睡覺也在偷笑,是哪個時候呢? 「玩」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獎勵:代表著你能從中發現樂趣的能力。可惜的是,隨著我們經驗增長,面對的世界與生活越來越複雜,反而是不自覺地把「玩」的標準提高了,也成了「努力」過後的奢侈獎賞。 「玩」是一種態度,不是一種技術:代表著你全心投入與享受過程,產生的是「成果」而不是結果。結果是用來停止結束遊戲的,成果是拿來豐富精采生命的。不管成果是好還是壞,都添加了生命旅程的意義。可惜的是,我們常常忘了為什麼玩,只記得要怎麼樣才好玩。 嘉佑老師這次讓我們找回玩的能力和態度,回歸遊戲的單純與人際的互動,把一個人變一群人,你的事變我們的事,一個人的單點夢想目的地拓展成一段願力旅程。套用老師的話:玩著玩著,就把人生大事給談了! 玩著玩著,就把彼此心靈拉近了! 玩著玩著,就得到夥伴的真心加持,迫不及待開始行動! 玩著玩著,突然發現,原來,我比自己想像的更有力量。 那是什麼樣的遊戲能讓我們自我覺醒呢? 秘密就在我們小時候。 簡單的遊戲規則,不簡單的人生選擇 起點:誠心許願 一段願力旅程的開始,需要裝備上我們的能力天賦、目標心願和玩的初心。還記得小時候的我們是怎樣玩的那麼開心的嗎?即使是很微小、不起眼的事或物,我們都能發現其中的樂趣。不難,只要喚起你的「開心」和「好奇心」。開放你的心,你會有發現的能力;好奇你的心,你會知道樂趣的秘密。 啟程前,感謝你所擁有的一切,誠心許上一個心願、帶著你的幸運小物,可以是一顆石頭,也可以是一枚硬幣。 步驟一:關鍵行動 沒有搭配行動的心願只是個不會成真的空想。內心回想你過去為這心願做過的一個關鍵行動,或者你即將為這心願做的行動方案,作為前進的力量。這裡是一個小小的自我回顧與檢視,看看這個行動帶來的是結果還是成果。結果代表結束,而成果是下一段的開始。 步驟二:彈指神功 從你可以掌握的手上,彈出你的幸運小物。你可以決定和選擇要花多大多小的力氣,而這力氣代表著你可以自主控制的絕對付出。但當幸運小物離開你手中的時候,你就無法百分百決定和選擇結果。這也是遊戲有趣的地方,掌控你能掌控的,接受你能接收的。 步驟三:真心考驗 你能控制你的付出,但無法決定產生怎樣的成果,因為過程中,它一定會受到許多內外在的力量,最後落在一個巧妙的平衡點上。通常恰恰落在於你選擇堅持或放棄的中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