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3的文章

ORID閱讀筆記法

圖片
  讀一本書的過程中,有兩種情況最容易被電到舒暢, 第一種是「喔~原來如此...難怪」,另一種是「我的方式竟然跟作者一樣耶~」。難道這就是所謂的"閱讀充電"... 讀完一本書後,也有兩種情況最容易感到成就感, 第一種是「用了這方法後,真的解決了」,另一種是「 不可思議地 看著自己寫的筆記」。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學習成長"了吧! 看著去年的32篇筆記,有時真懷疑這到底是不是自己親生的... 好吧~為了加強對閱讀筆記的親切感,姑且幫它取個小名,稱作「ORID閱讀筆記法」。 ORID焦點討論法相同, O-「Objective」:觀察外在客觀、事實 R-「Reflective」:重視內在感受、反應 I-「Interpretive」:詮釋意義、價值、經驗 D-「Decisional」:找出決定、行動 閱讀筆記則是: 將讀第二遍(O)的文字感受(R),詮釋成 關鍵字(I) 的脈絡關聯圖(I),最後看圖說故事(I)寫心得,並決定出微小的第一步行動(D)。 當然,不需要每本書都要ORID,有些療癒的書籍,多讀幾次 心理 被療癒,大腦得到壓力的調節,一直在RRR也是一種D。 找到屬於自己最舒服的閱讀方式,就是最好的學習姿勢/知識~ 2023持續 分享 閱讀囉~

《Coach 父母學》

圖片
 《Coach 父母學》 「父母」是一個角色嗎? 恐怕不是,它只代表是一種關係和責任而已。從「父母」兩個字來看,其實看不太出為人父母的我們,該展現出何種行為和形象。 但假如把「教練」角色當作形容詞,「教練式父母」的形象則能輔助你產生應有的行為準則和界線。 教練之於選手存在的目的:以第三方輔助角色,釐清盲點並啟發、激發他的潛能,使選手能自我超越。 ▌關於第三方角色 孩子要活的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對你的負責。父母之所以無法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往往是因混淆模糊了父母、孩子兩個獨立的個體。假如能以教練姿態抽離親子關係,第三者的視野將使你清楚明確地知道彼此的界線與存在。 常常望:我注意到...、我發現你...、我觀察到你...、我看到....、重述對方的話。 ▌關於釐清盲點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有時盲點是來自於父母自己,而非是孩子產生。當父母不再以自己的期待、價值觀、信念等框架來看待孩子時,你的視野將會更寬廣明亮。放下假設、保持好奇心,以開放提問來詢問孩子事情行為的背後面,或許你會改觀有不同的新發現。 常常聞:我可以好奇你這麼做的原因?我想你會這麼做,應該是有我不到知道的理由?有沒有什麼資訊是我需要先知道的呢? ▌關於啟發、激發潛能 父母是以「比較」還是「欣賞」的角度看待孩子?比較,永遠都是拿自己缺點去比別人的優點;欣賞,總是能發現到孩子與他人差異的獨特之處。當發現孩子天賦之後,教練第一大原則就是,相信對方潛力一定能突破做到。父母的相信,就是孩子最大力量的鼓勵。在「相信」的狀態當下,同時也是宣告孩子是獨立自主且完整的個體。 常常問:你覺得你可以為接下來多做些什麼?除此之外,還有沒有更厲害的方法?如果還有一招大絕,你認為會是什麼方式? ▌關於自我超越 教練的意義在於"在歷程中改變與發展"。 教練的目標是"幫助孩子釋出潛能超越巔峰"。 教練的步驟"反思中覺察與行動"。(反思、覺察、改變、行動) 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只有先放棄孩子的父母,才有放棄自己的孩子。 常常切:可以幫我形容看看,當你突破達成後的樣貌嗎?你喜歡這樣的樣貌嗎?感覺如何?別人看到這樣的你,會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結論 教練與選手之間,不是競爭,也不是上下關係,而是夥伴關係。如果說父母常常是贏的正方,那麼孩子往往就是輸的反方。 教練的渴望,不是自己比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