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方法導入 PART 0 - 情境體驗、資料蒐集與訪談

【看板方法導入 PART 0 - 情境體驗、資料蒐集與訪談】
當你在公司內部把敏捷開發成功應用在團隊後,自然而然產生口碑,開始吸引其他團隊來參觀借鏡,並且也躍躍欲試。這時後就是最好的行銷敏捷理念時機,通常強行推銷的效果不好,大多以自己發生痛點並想要的成功機率大,也較願意開放心態去做些改變、嘗試。

當別的團隊開始來找你協助導入時,如果剛好你手上有現成已經在跑敏捷的團隊,安排他們來參觀適合的活動,讓他們在腦中的想像和實際不致於落差太大也期待太高,也會比較有概念來做進一步討論,雙方是在相同頻道上,而非雞同鴨講。如果沒有的話,則可以透過看板工作坊體驗,來對看板先進行了解,再決定是否進一步討論。

雙方對看板有一定概念與共識後,就可以做詳細的諮詢,如同醫生看診,先好好了解病人症狀(背景),如有需要再安排檢查,然後進行治療。千萬不要僅僅只聽到片面幾句話的描述,就把所有的情境與問題都自行腦補完,確診然後進行手術,這樣太可怕了,病人也可能因此有些不安、不信任。除非你是經驗非常多的教練,否則我們還是一步步漸進變革囉!

所以,不要輕易草率行動去導入變革,那影響的是一整個團隊成員,一但失敗,第二次要再敏捷,抗藥排斥性會很大。不管是看板方法或是Scrum,照著形式跑相對容易,因為都有清楚框架使用,但難的是背後核心精神要讓大家領會,才能長長久久,自主進行。要去知道黃金圈最內層的Why,不要輕易把最外層的what帶入,那通常也是最簡單的一環



什麼叫輕易、草率?
實際案例上,可能會有團隊先執行站立會議,但還沒準備好看板,認為這樣至少可以先做好溝通,反而讓大家只有"罰站"的感受,不見得願意好好在站會中好好講,不真誠開放的溝通等於沒有;其次,溝通也落於抽像、空泛,比較像是被迫式的下對上報告。如果這樣有用,那何必還需要特別聚在一起講,早就發揮作用囉。

我做的前置步驟  -  資料蒐集:
●邀請參觀站立會議,讓他們知道為何而戰(站),站只是為了之前的付出(需求規劃、討論、評估、承諾)做檢視、調整而已
●與團隊主管安排五次的訪談,剖析原因與狀況,看是否是看板能解決的。
→給予看板概念
→什麼能解決,什麼不能解決
→五次的訪談大致的主題,每次一小時,使用ORID討論法+康乃爾筆記
    ◎目前狀況討論
    ◎實際案例探討
    ◎從PM角度訪談
    ◎從RD角度訪談
    ◎看板與目前狀況的模擬關聯

每次訪談方向結束後才會決定下一次的討論方向,所以不一定是這順序,端看實際狀況與訪談的內容。這時候康乃爾筆記就發揮作用,可在當下討論後直接做結論或是在下一次訪談前整理好結論,讓雙方在共識中往下一步前進。


有了以上資訊,雙方認知一致,更清楚對方期待,才能精準安排每一個導入動作。這些資訊決定了方法、步調、節奏,該如何讓此團隊能在阻礙感最小情況下進行,是個大挑戰,也是很大的成就感來源。

接下來陸續分享我的看板方法導入過程,讓大家參考囉!

下一篇:看板方法導入 PART 1 - 問題發現與現況連結工作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