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力量》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還真以為「脆弱」就是「軟弱」的代名詞。 我以為它代表懦弱、不夠好、怕丟臉、情緒太多,還要時不時擔心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但其實,「脆弱」的本質,是一種力量。 當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真正的狀態,不再逃避那份真實不完美的自己, 那一刻,就是我們強大的開始。 先意識到我們是怎麼逃避脆弱,才能好好擁抱脆弱: ❌ 打預防針 我們總習慣「預演最壞的劇本」,好像先想過一次,就能減少失望或難堪。 其實這種心理預防,只是把我們與真實情感隔離開來。 ❌ 完美主義 我們總是盯著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夠不夠好?會不會被批評?要拿出100分的表現才行。」 在迎合與自我壓抑中,反而離自己越來越遠。 ❌ 自我麻痺 「這不關我的事」、「我現在很忙」—— 我們用忙碌和疏離來掩飾內心的不安和比較心態,但這樣子連帶也失去了喜悅、連結和同理心的能力。 ❌ 非你死、即我活 一旦把人際關係當成戰場,我們就會忘了怎麼溝通與理解。 ❌ 過度宣洩 不是所有分享都能帶來連結。有時,我們把痛苦毫無節制地傾倒出去,反而讓彼此之間產生距離、不信任,甚至疏離。 ❌ 強力放送 當我們對毫無連結的人過度展露自己的脆弱,那種情緒並不是微光,而是刺眼的強光。 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對方常常不是同理,而是退縮,甚至抗拒。 ❌ 強迫注目 為了引起關注而刻意揭露脆弱,常讓人感到虛假與不適,反而失去了真誠。 ❌ 迂迴逃避 說謊、拖延、合理化、指責、演戲…… 這些行為不過是為了逃避不安、避免衝突,以及面對那潛藏的羞愧與自卑。 ❌ 憤世嫉俗、冷言冷語 有時,當我們看到別人勇敢示弱,反而覺得被威脅。因為那份「真」成了一面鏡子,映出我們自己不敢面對的恐懼。 於是,我們以攻擊為防衛,把自己包裹得更緊,也讓連結更遙遠。 那些我們用來逃避脆弱的方式,不論是完美主義、自我麻痺、強作堅強,或是用冷漠與批評來武裝自己,其實都只是內心渴望自己的脆弱能被對方理解與接納而已。 🍀 脆弱,不代表失敗軟弱,而是我們願意真實地面對自己,承認我們會害怕、會受傷,但依然選擇敞開心對面。 擁抱它, 你將會開始重新看待自己,開始獲得真誠、勇氣的力量,一種明知道會受傷,仍然選擇不退縮放膽而全心投入全力以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