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除了確保專案完成,我們還可以關注什麼?

專案中,大家熟悉的 KPI 大多屬於 「落後指標」——像是專案是否如期完成、預算是否控制在範圍內、交付後的產品品質與營收成效。


這些「事後才知道」的指標,雖然重要,但當看到數據時,通常已經無法回頭修正。


那麼,除了 「落後指標」之外,專案經理還可以從哪些「領先指標」下手來影響改善「落後指標」呢?


📉 落後指標:反映過去,無法改變

像是考試成績,交卷之後才知道結果。專案上像是

-專案是否如期完成

-預算是否超支

-產品品質或 bug 數量

-最終營收是否達標

這些指標說明了「發生了什麼」,但無法「防止它發生」。



📈 領先指標:預測未來,提前應對

像是天氣預報,讓你帶傘出門避免被淋濕。專案上像是,

-每週任務完成率

-團隊請假、缺席或專注程度

-客戶早期的反饋

-團隊互動品質(例如凝聚歸屬感、對話頻率、了解對方的程度「周哈理窗」)



當接手一個新團隊時,我不會急著設定、推動那些團隊目前無感的落後指標,而是先盤點並分析目前團隊「領先指標」的狀況,哪些尚未建立或正在下滑?然後針對這些去做補強提升。


既上次回顧會議引導,讓彼此互相知道對過去執行的專案有哪些想法後,這次做的回顧會議設計:


🟢 前半段:用來擴大彼此的「周哈理窗」——認識彼此的過去、思維與習慣

🟡 後半段:採用 KPT(Keep, Problem, Try)法,前半段的"開心"會帶來後半段的"真心"討論


💡 如果你發現,不管多努力、多拼命,某些落後指標始終無法改善——

不妨停下來回頭看看,是不是有哪個領先指標被忽略了?


改善它,說不定就是解法的開端。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