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罰不是為了痛,而是為了懂
身為小男孩的父母應該都會有這困擾,男孩子有時會莫名"隨意撿起東西後,又往前亂扔東西",要是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得到的答案通常是不知道。
在《兒子使用說明書》腦科學專家作者給出了讓父母釋懷的答案,男性原始狩獵大腦的本能。如果用這角度去看待小男孩看似幼稚又直覺反射的行為,真的會讓自己好過一些。有這樣的思考和假設很重要,因為這樣想能夠讓身為父母的我們快速恢復冷靜,用穩定的身心狀態來處理小孩不穩定的行為。
前幾天老師在聯絡簿提醒,請家長協助教育小孩的這種行為。說真的,有時我還真的不曉得要怎麼做,才能讓小孩狩獵的本能克制住減少再犯的機會。最常見又方便又容易的大概就是:"下一次在這樣就..."的恐嚇、刻苦銘心的體罰、當下禁止或沒收享受娛樂的權力等,不過我都不愛這些方式。
畢竟,處罰的本質不是為了讓他痛,而是要讓他學到經驗。
所以每當要進行教育時,我都會先提醒自己一些原則,避免讓自己過於失控:
⭐️ 讓他先說。
確定他自己知道哪裡有不妥的地方,或者有哪些重要的背景資訊和前提沒被說出來
⭐️ 讓他有時間思考講出怎麼改。
除非事情嚴重且超出小孩的判斷能力,否則盡可能讓小孩思考後,自主決定說出怎麼改,這會大大提高他改善的意願。
⭐️讓他自己處罰自己。
最不優的處罰是來自外力,雖然立即見效但維持的時間短。如果能讓他自己處罰自己,不管是自己提處罰方式,或者是由自己對自己的督促行為,都能帶來更長的效果。
⭐️ 處罰的行為要跟犯錯的事情有關連。
例如,明明做錯的是沒有帶到東西上學,得到的處罰卻是減少遊玩時間,這樣會讓小孩失焦。為了加強大腦連結,沒帶到東西的處罰可以是,每天晚上睡前先寫三遍要帶的東西,然後把東西放進書包,維持一個星期。
回到這次事件,分享我的經驗。
🍀先穩定父母自己
理解小孩的發展,知道小孩有這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習慣或本能
🍀讓他先說
讓小孩意識和聚焦這次事件的重點
🍀思考改善
給小孩時間好好思考或者協助引導思考
🍀自我處罰
視情況決定處罰的大小,由於老師已經點名,因此決定給予一個小小的處罰,先讓小孩自己提議,想不出來或不想說的話,最後就是父母決定。
🍀處罰連結
通常小孩是提不出也不想對自己處罰的,畢竟沒人想虐待自己。這往往也是我最傷腦筋的地方,小孩在想,我也在想,兩邊陷入腦力激盪中。
突然靈光一閃,問他哪一隻手丟的,右手。然後我的手指指著他的左手,指示著左手去打右手三次,每打一次就對著自己的右手說"下次不可以這樣"。
就這樣在小孩動作中,自己強忍憋笑...又完成了一次又可愛又可恨的教訓和教育。希望不要有下次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