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方法導入 PART 11 - 第二次回顧會議(ORID焦點討論法)

【看板方法導入 PART 11 - 第二次回顧會議(ORID焦點討論法)】
先來簡述一下第一次回顧會議內容,主要有三個大議題,問題蒐集問題共識規則明確,還沒到如何思考解決問題方法階段,還在對齊看板核心精神與每一個人做深度連結。就像大樹的樹根,扎的越深,提供的養份越可以繁枝茂盛,扎出每個人深度,才會慢慢有高度應付每件問題。

先讓團隊每個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事,也知道為何要這麼做,每個動作都必須設計的有意義,接下來才會心甘情願自己主動,即使教練離開了,也會自主做好每件事。教練當進入團隊的第一天,其實就要開始做好離開的準備。心態養成容易被忽略,也最花時間的,常常是先把工具、方法直接套入後就離開,導致教練不在就崩潰。

進入正題,等到三大議題處理的差不多後,就可以開始進入第二次回顧會議,如果有時間的話,建議是不急著進入。越是面對人數較多的團隊,越是要花點時間讓大家消化、內化一下,不然會噎到吐出來,反效果,那就可惜囉!

回顧會議如同之前團隊遇到問題後,常常獨立招開的會議,形式一樣但內函更紮實。同樣是要避免「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效」,以往開的通常是比較獨立事件,也大多仰賴特定人士主持會議(如老闆、主管、組長等等)。較上位者主持,基本上參與意願就先減半,話語權更是低到不想發言。

以較系統性來看待回顧會議,它是整個看板一環,為的是讓會議結果能整合進看板系統裡,讓每一次都能進步更好,而非獨立事件開完就好。所以,我們也採用比較能系統性思考,且能讓集體智慧發揮作用的方式:ORID焦點討論法

用ORID來養成如何拆解、分析、重訂、解決問題的習慣,讓每個人往後遇到每一件事情,都能很容易的去"重新思考"問題本質後,再安排解決方案,而非以往開會方式,容易看到片面問題就貿然行動,浪費成本。

ORID易懂好用,但要用的深入核心價值,其實要花很多時間,O、R、I、D每一個都是思考的轉折,全然不同的思考邏輯。所以,第一步我們先練習"傾聽"就好,著重在O與R,至於I與D則等到前面熟練後,再來進行ID思考。

方式:
●會議是屬於大家的,主管、教練不用刻意主持,建議用引導提問
●會議前,請每個人自己認領看板的上線完成項目Task單
●會議中,每個人輪流描述自己這張單執行過程(關於此任務的情境、事件、對話)
●其他參與者分二派,單數傾聽對方描述的O,雙數感受對方的R,並寫在便利貼上面
●前面幾個人或幾次後,可以進一步藉由提問來讓OR更明確
●OR貼到海報上,讓大家先試著獨自去解讀自己與別人的的I
●整合大家的I,再去下結論應該要有怎樣的D

大概會花1~2個月來熟練"聽別人怎麼說",這也是很多工程師的罩門,不喜歡聽人別說,那就沒法好好獲得資訊做出正確的判斷。剛好就利用OR來半強迫大家好好聽人別人,寫下自己聽到的。

如果有時間來讓大家成長的話,是建議不要急著進入ID。也許你會問,每次的會議就OR沒有答案?不就議而不決了嗎?
這可以分二段,會後由組長會主管把ID產生出來。再告知大家接下來的改善任務,貼在"帆船圖"。

記得,這是過渡期,依經驗來看,大概經過三次後,每個人幾乎都能很容易的思考ORID,並在回顧會議中提問得到D,或者是在自己描述完自己TASK單後,就把自己的D也說出下次有遇到的話會怎樣改。

結論:
如果想要團隊朝自組織發展,那麼在敏捷的每個事件就都要好好設計整體系統性的設計。像是讓ORID落實到開發或與其他團隊溝通,也有助於正向循環,會去好好思考這件事對於我會不會有影響,有什麼風險,有思考框架存在的話,會變得願意也容易去好好用大腦想。

上一篇:看板方法導入 PART 10 - Daily 迭代(觀念、行為、習慣、態度...等非認知能力提升)
下一篇:看板方法導入 PART 12 - WIP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