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3的文章

2023

圖片
很開心今年有著大家的陪伴,一起讀完、整理了35本書! 今年做了個小嘗試,為了能多點閱讀量,在下班後進行小憩15分鐘,一方面是恢復精神體力,另一方面是重置腦袋,將上班的任務念頭做個切割。 這樣做有個好處,閱讀時容易快速進入與消化書中訊息,也容易在閱讀的思緒漫遊中突然獲得工作瓶頸的靈感。 改成這樣後做,今年因此多了十幾本的閱讀量,偶爾也在閱讀中找到了工作上的新啟發。 今年的書大多圍繞在親子教育、職涯生涯、工作技能、溝通表達、引導等主題上,明年要來點刻意的不一樣。 如果說,工作豐富了我們的物質生活,那麼,閱讀就是滋潤了我們的心靈世界。 明年也請大家多多指教,互相學習成長囉! 😁  

結構式團隊討論

圖片
一個企圖成長的工程團隊會有哪些積極的表現呢? 個人認為最有指標的代表行為是,團隊策略討論。 成員們不再只想聽命行事,而是更期望能透過對話討論,了解目前團隊和產品的狀態,激盪發想策略,產生年度計劃。 很開心引導了這場別具意義的團隊討論,很幸運見證了團隊成長的重要一小步。😄 至於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設計好視覺化的結構式討論,自然而然且盡興地激盪火花。🎆  

三年級花樣多

圖片
托大兒子故事志工的福,下星期終於有機會把引導的魔手伸入小學了 😆 不過也太刺激了,不到一個星期,竟然換主題導讀書,經驗值馬上暴增2倍,老天對我真好啊~ 立馬把已經規劃好的《烏龍路隊長》導讀流程捨棄,換成《三年級花樣多》的新流程,還好前一天腸胃炎把體重和腦袋都清空了下,邊生病邊產出,幸好一切順利。緊接著跟故事志工媽媽核對,這樣內容以小孩的理解容不容易。畢竟過去都是設計給大人的~怕一時轉不過來~還好不用二修~😁 分享《三年級花樣多》這本書的導讀流程: 【小朋友版】 由"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多「花樣」呢?"作為發想依據。 -中間花蕊:姓名 -左上太陽:三年級和一、二年級,有哪些不一樣? -右上澆水:這些不一樣,帶給你什麼不一樣? -下方土壤(職業列表):     -這些不一樣的行動,可能跟哪些職業有關,畫底線     -你想要的職業,畫星星,可以多個 -兩片葉子:想探索的職業填上去 -花瓣:想嘗試的"花樣"行動 -兩個人互相分享 -交換身分與資料,幫對方分享(用對方的視角看世界,多樣性) -兩兩一組分享,共三次 -幫對方分享,你也會從中獲得不一樣的經驗(會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興趣) -傳回到自己的手上 -剛剛分享過程中,如果突然覺得對方的職業和體驗有趣,也想嘗試的話,可以打個問號,慢慢嘗試確認 -寫下未來自己還需要哪些"花樣"的體驗行動?來確定自己的興趣 【大朋友版】 由"我們想要盛開著的「花樣」?"做為發想依據。 -中間花蕊:姓名 -左上太陽:過往日子有哪些特殊、印象深刻的事件? -右上澆水:這些事件,帶給你什麼不一樣的改變、轉折? -下方土壤:     -這些改變背後被代表了獲得哪些成長、學習、經驗、資源? -兩片葉子:想深入探索的職涯或人生方向 -花瓣:想嘗試的"花樣"行動 -1-2-4-ALL互相分享 -交換身分與資料,幫對方分享(用對方的視角看世界,多樣性) -幫對方分享,你也會從中獲得不一樣的經驗 -傳回到自己的手上 -剛剛分享過程中,有哪些新啟發 -寫下未來自己還需要哪些"花樣"的體驗行動? -中間花蕊:姓名+自己理想的樣貌  

《圖解壓力紓解大全》

圖片
你不在乎的事情,再怎樣嚴重惡化,也不會形成你的任何壓力。反之,你在意的事情,再怎麼微不足道,都將是你的巨大壓力。 壓力,大多數是自己主觀的詮釋而形成。在大腦解釋現象的過程中,產生與自己的認知不一致感(矛盾、衝突)時,腦中皮質醇(壓力賀爾蒙)濃度就會變高,而大腦前額葉皮質就越難正常理性思考運作,取而代之的是腦幹的原始本能反應。 而這時候對抗壓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身體傳送訊息回饋給大腦。當快要失去理智時,還要能讓自己的身體自行驅動回饋給大腦的話,則是靠平常的習慣觸發。 這個習慣的觸發機制,可以利用書中提到的「若則計畫法(if~then~)」,為你的每一個情緒情境加上對應的紓解行為,然後養成你的原子習慣。 以下摘要我們日常中常見的情緒分類,並列出可對應紓解的行為參考: ★生氣/焦躁 .左手握緊拳頭 .忍耐10秒鐘 .用第三人稱說話 .別餓過頭 .重新解釋 .帶著正面情緒睡覺 .慢跑 .腹式呼吸 ★不安 .挺直背脊 .抬頭看天空 .輕敲額頭 .自言自語 .透過一一確認來放下不安 .用緊張興奮的表達取代不安的心情 .一個人唱卡拉OK .把心情寫下來 .緊緊抱住某樣東西 ★自信/幹勁 .做些奇怪的動作 .擦指甲油 .把暖色系穿在身上 .模仿欣賞的對象 .自拍 .說話積極正面 .嚼口香糖 .泡手湯 .先開始做就對了! ★開心/幸福感 .每個星期選一天做5件好事 .跳著走路 .森林浴 .培養蒔花弄草的興趣 .跟動物相處 .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 .不跟他人做比較 .自己做決定 .時常心懷感謝 .跟快樂的人往來

《橫向領導》

圖片
人,只能間接影響變化,無法直接要求改變,能做出行動的只有自己。 合作的道理我們都懂,但其實我們不知道怎麼做才叫合作。可能會覺得共同背負著目標,就是團隊;誤以為分配好工作後,各自負責就是合作。然後成員就開心地以這為前提執行任務,你想像對方應該要做的事、你期待對方應該要做出的行動,一個一個落空沒做,不解、困惑、失望到不滿,甚至抵抗,成了你唯一能做的事。這一切源自於對合作本質的誤解。 這時候,要是你好心給對方改善建議,換來的不是感謝,反而是白眼和不屑,甚至被對方當作是指責和批評回怒,要嘛開始互相攻擊,要嘛一臉錯愕留在原地。 ⭐️合作困難的四大原因: -個人技能有限 -我們對工作的理解還不夠 -我們對良好的合作缺乏清晰的認識 -我們不知道如何影響他人的行為 這本書教你以「橫向領導」的方式,讓同事與你真誠地共同合作解決問題。 ⭐️先避開一些我們經常犯,卻不知道哪裡錯的地方: -人們不理解為什麼要改變 -單純告訴人們做什麼並不能說服他們 -告訴別人應該做什麼,暗示了他們的地位比你低。 -當你提出問題和建議,你也為其他人設定了角色 -你的反應針對的是過去的事情,沒有著眼於未來 -我們很少檢討合作方式 -我們分配工作的方式很糟糕 -我們缺乏有效的反饋技能 ⭐️透過資料、分析、方向、下一步四步驟,巧妙地影響他人一起改變: -保持開放的心態 -承認他人的行為並非惡意,好奇他的原意 -分享你的想法(資料訊息、觀點、建議、意見) -邀請他人分享觀點,或者提出對問題的分析 -鼓勵別人懷疑你的想法 -提出問題,徵求他人的意見 -解釋提問的目的 -邀請同事一起訂定改變計畫 -共同訂定出一組能夠指引和激勵團隊的目標 -盡可能找到每個人負責的角色的吸引力和價值 -付諸實施、進行檢討、表達感激 真正有效的合作與領導並非僅依賴於權威或命令,而是建立在共同理解、相互尊重和協作的基礎之上。 ☘️生命影響生命,改變帶來改變 如果以資料、分析、方向、下一步四步驟串成一個開場邀請對話,大概情境如下: 專案篇: 我發現目前我們的專案進度離原訂目標有著一段距離(資料),依照過去任務完成紀錄來看(分析),似乎是我們都低估了專案的難度(方向),以至於每一階段都落後累積造成的。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我不確定是不是這原因,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在專案上遇到麻煩了。所以,我想邀請大家先停下來一起檢視,思考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挽救

推動者

圖片
  回顧前幾次序列活動: -團隊樣貌 -團隊會議角色 -利害關係人 -人物誌 -同理心地圖 -使用者旅程(UJM) + 觀點發展(HMW,How might we) -內化.小組主題討論 -閃電秀(Lighting talk) 這次延續的引導為:推動者。 一場高效的討論會議,如要有創意產出,最好要有這四種角色:反對者、推動者、觀察者、跟隨者。 "反對者"是從事件的不同角度,帶著批判性思維去理性質疑每個議題的逆面向,引出事件的意外和風險,或者打破錯誤的群體共識。不過,先不管能否做到"批判性思維"的程度,只要有人持反對意見,大多也還是會有些效果產生。 另一個"推動者"的角色可能比較容易讓人誤會,例如要能主動提出或發起、有很厲害的影響力、一直有好點子、能夠說服別人、要很會激勵鼓勵別人...等。這些大多是形容人的特質,不是一時間就可以改變或套用,因此以即興劇的"Yes,and"的精神來做為推動者的原則。 推動者:接受對方的提議,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好上加好)。 怎麼扮演好推動者這角色呢? 改變你開頭說話的習慣,人人都可以是推動者: -沒錯,而且... -好主意,我有個想法... -聽起來不錯,這讓我想到... --這個想法很有趣,如果我們再... -對/太好了/認同,這樣我們就可以... -你提到了一個重點/這點非常重要,我們也可以... 四種角色到齊後,回到UJM產品旅程上,討論的過程可能會重新檢視與定義問題,也可能會磨擦出創意火花,不管哪一種,團隊都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愛因斯坦:「正確地陳述問題遠比解決問題重要得多。」 什麼叫做"正確"? 打動你,讓你非常渴望嘗試去做的事!就是正確~

《更快樂》

圖片
 「在做拚命三郎時活得不快樂,變成享樂主義者之後依然不快樂,當發現別無選擇以後,便認定自己不可能得到快樂,於是又成為虛無主義者。」 這段話,看著看著就笑了,一種讓人覺得歷經滄桑後的無奈掙扎與苦笑。 ⭐️快樂不是追求外在成就的副產品 以上反映了許多人不自覺中落入的寫照。可能造成的原因是,我們的文化過於強調競爭觀念。例如,手足之間,個性特質的天生落差,造成父母無心比較的差異化疼愛;同學之間,擁有優異的成績或表現,因而得老師的焦點或資源;職場工作中,高水準工作目標或績效的達成,就會得到晉升或獎金。 於是我們被迫學會了將注意力放在下一個目標,一個對他人負責的目標,而不是對自己負責且滿足自我價值的目標。一輩子都在追求不可控的未來,忽略了當下自己可控的體驗過程。我們不是因為享受旅遊的過程獲得犒賞,而是因為完成了這趟旅程。社會只獎勵結果,不獎勵過程;只在乎終點,不在乎旅程。 結果換來的是,拚命三郎似地一直在追求未來更好更高的他人目標,而過度消耗的精力,只能靠享樂來短暫慰藉或麻痺自己,然後咬著牙繼續向前衝。幸運的話,辛苦努力的付出和犧牲,換來別人眼中所謂的成功,然後持續追求更成功的將來;不幸的話,一次的低潮挫敗,讓還沒學會如何爬起來的你,從此過著疲憊且虛無主義的人生。 ⭐️快樂是從內在出發的自我實現旅程 快樂的定義:「能從生活中體會到樂趣和意義的一種感受」。 從書中整理出以下的行動流程,將有助於你感受快樂: 一、了解生活現況   - 紀錄日常活動   - 分析你的四種生活類型占比   - 分析每個活動的意義和樂趣等級與占用時間 二、探索快樂   - 從意義、樂趣、專長交集中發掘志業   - 享受吃苦的權利,並從中獲取寶貴經驗   - 快樂推進器,從生活中試驗和創造樂趣體驗   - 回顧與感恩,從事件中探索獲取正面經驗與應用 三、製造快樂   - 擬定滿足自我內在且具挑戰的需求目標,並設定完成期限   - 簡化生活,讓自己感到時間充裕而非壓力   - 沒有樂趣又無法逃避的話,試著為這件事創造意義和樂趣   - 或者,從不同視角轉換觀點和態度面對相同事物,為自己發現意義和樂趣   - 組織快樂互助團體,一群關心你的福祉、願意督促你追求快樂的人 四、讓自己發光   - 利他與利己的行動   - 建立終生學習計劃   - 持續感受與行動,增值自我的存在價值 ☘️活在當下的快樂 快樂是一種主

先知道我們在哪裡,再確定我們往哪裡走!

圖片
上星期有位營運主管突然來請求協助,尋求協助的點是大多數團隊都會出現的現象:缺乏動力、消極被動、需要叮嚀回報、可以更有效率、壓力累積、缺少企圖心... 主管似乎希望來場工作坊,激勵團隊的同時也給予一些具體的技巧方法,幫助同仁解決工作上的效率和情緒上的疲勞。 聽主管說,一年前替團隊辦的樂高認真玩迷你坊,其中一位夥伴持續實踐他的期望:幫助他人成長。大概是引導者感到最欣慰、開心的話了。 體驗型的工作坊,其實很吃參與者的意識和意願,自己能不能在結束後喚起持續不斷的動力,往理想中的自己前進。經驗下來還真的是少數。 因此,最近自己刻意地嘗試了不同的引導方式,除了之前常用的體驗工作坊和敏捷之外,會再額外搭配HR管理組織的思維加入分析。從過去原本只辦一場工作坊的形式,轉變成迷你系列的輔導賦能陪伴模式,跟著團隊一起演進成長。 這次就從組織經營策略、人力與資源的盤點到個別賦能切入分析,更深入地考慮產品階段與現象的合理性、團隊基礎、主管心力的投入比、產品未來發產規劃後,再決定合適的流程框架導入。 幸好,主管聽完近45頁個案經驗和團隊分析、核對主管的想法、給予我的建議參考簡報後,對於這次的作法表示非常認同。 呼~鬆了一口氣!😌 每次的引導流程設計,過程中的思考、分析都好折磨人。不過一想到主管的信任,加上又有機會幫助到夥伴和團隊的進化,總是能感受到繆斯女神幸運的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