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教養》

孩子:

-走就走啊,回家就回家,反正我無所謂!

-又是我的錯?你每次都說是我的錯...

-你永遠都只會罵我,你從來不看妹妹是怎麼弄我的!

-你都只....不公平!


父母:

-都不要逛了,回家!

-就是你,每次都...

-你每次都為了小事動手,讓人看了就生氣。

-不用看就知道是你的問題。不知珍惜,以後誰還想陪你去。


如果你對這些對話感到熟悉和無奈,那麼這本書值得你深入閱讀。透過常見發生的親子間案例,告訴父母除了生氣對抗之外,我們還可以怎麼做。



⭐️衝突:不只是衝突,還可以是學習的機會


大多數的大人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真正認識體會到什麼叫做衝突,也才開始學習如何管理衝突。


職場或朋友關係極少有正面衝突發生,大多在爆發之前還有得選擇迴避、妥協或者置之不理。

但奇怪的是,親子間的衝突卻常常是選擇正面碰撞,非要爭個輸贏結果,結果成了每天都得面對的緊張、對立關係。


這些親子無法避免的衝突不僅是挑戰,也可以是學習和成長的契機。



⭐️衝突的本質:情緒與理智的掙扎


「衝突」是指,兩個個體的需求、價值觀和利益引致實際或想像的反對表現。


換句話說,就是父母內心的期待跟孩子實際行為不一致時,衝突因此產生,同時也帶來了情緒,並在不知不覺中被情緒帶著走。情緒掩蓋了理智,至於問題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競合關係成了唯一。


既然情緒已經蒙蔽了理智,那要如何理性地去管理衝突呢?



⭐️解決之道:內.線.法


內:穩定內在

建立穩定的情緒基礎,是有效溝通的前提。請記得「情緒是大火,火來了記得快跑。」先放下問題,讓問題跑一會,寧可不處理也好過貿然進場被大火紋身。

內心穩定情緒不再蒙蔽理智後,才走向「界」的步驟。


線:釐清界線

界線,是人際關係中的安全距離。在學校為校規、在家庭為家庭規範,在不同領域會有不同對應的原則界線,學會設定、確保安全並尊重這些界線,讓彼此相處時能有個依歸。


界線釐清後,問題不再是令人煩惱必需解的問題,而是放手讓對方去承擔成長的課題。


法:聽.核.心方法

- 用所有肢體語言傾聽

- 核對複誦對方說的話

- 用心欣賞努力和學習過程

透過傾聽、核對、用心欣賞,建立親子間的理解和信任,也讓孩子感覺被愛。



☘️親子關係不應是危險的平衡,而是安心與輕鬆的陪伴


父母內心期待是不是常常不小心變成了孩子的行為準則的標準了呢?


當"標準"成了天秤中間的支撐座,時時刻刻動態衡量著父母的期待和孩子的行為輕重時,不穩定感會一直存在。


只要我們願意,天秤其實也可以是翹翹板,嚴謹的衡量不再是核心,取而代之的是愉快且深厚的連結。

有時,父母內心期待可以輕盈一些些,對於孩子的行為尊重多一點點,孩子會因感到自在而真誠穩重地回應你;

有時,父母內心期待需要具體表達出慎重的界線,然後相信孩子的能力、選擇,孩子會因感到責任而成熟地回應你。


親子關係不必侷限於危險的平衡和輸贏的選擇,我們還有第三種選擇:信任與放手的連結陪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