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

《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

在自我探索的工作坊或者在人生迷茫失去方向時,很常會出現這樣一個問句:"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我們期望透過這樣的問句反思,讓自己重新看見希望。

然而,這問句的答案,並不是在安穩、理智的狀態下,由理性大腦皮質層思考得來。因為樂觀偏誤的關係,這種情況下想像產生的答案會被高估,也往往不會有強烈的動機和慾望,因為那是「他人的」,不是「自己的」,因此多半會拖延不做。

人們在設想逆境時,往往會覺得自己能置身事外。

「如果一年後」這問句話,正確是由「體悟」而非用想的。在親身遭遇劇烈變化、失控事件,大腦中的腦幹、杏仁核、小腦等一連串刺激,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最後接受事實的階段。體悟到死亡的存在,意識到時間不再無限,才會開始真正思考「現在開始,什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這句話背後蘊含的意義,可以在《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這本書中找到真正的答案。作者為心理腫瘤醫師,從3500位患者的生命對話中,讓讀者能真實體悟到這段歷程後,或許會對"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有不一樣的新想法。


精華摘要:

☘️「悲傷」這個情緒可以治癒痛苦

面對失落最重要的就是要徹底悲傷、徹底沮喪

☘️培養人面對煩惱的力量(恢復力)

充分了解對方心理抱著怎樣的煩惱,擁有怎樣的人生、最珍惜什麼事情、對他的人生造成怎樣的影響、現在對什麼感到最困擾。當有人理解自己的煩惱時,就能稍微緩解痛苦。

☘️我們在健康時,完全沒想過自己生病的樣子

平安度過今天一天並非理所當然,穩定,也是一種力量。

☘️越是嚴謹依著目標生活的人,在知道可能失去"描繪的未來"時,越是迷惘

剛性讓你脆弱,彈性使你堅韌。

☘️創傷後成長的想法變化

精神層面的變化、身為人類的堅強、與他者間關係的改變、全新觀點(可能性)、感謝人生。

☘️只要錯覺時間無限,就容易浪費每一天

當發現時間是有限時,「平凡生活的連續」就是幸福。

☘️與珍視之人共度的時光為最優先

會重新感受到"自己是在他人支持下才能活到今天的"。

☘️「想要幫上誰」的心情會轉變為希望

我的活著,會成為罹患相同疾病的人的力量。

☘️有種堅強是在想著「已經不行了」後出現

很意外,自己比想像中還堅強耶!

☘️「另外一個自己」將自己逼入絕境

只有「must」的自己活著,撞牆時就會感到走投無路。

☘️傾聽自己的want,重視"自己心底深處的心情"

尋找自己的心在期待什麼,活出自己;別被他人的評價束縛,順從自己的心情活著。

☘️當你無法繼續工作時,你能感受自己的存在價值嗎?

重新檢視至今生活方式的契機。

☘️如果人生是一趟有終點的旅程,那麼"死亡"就不再是恐懼的對象,而只是個"終點"

意識到有限這件事,會讓你產生"別浪費重要的現在活下去吧"的心態,豐富你的人生。

☘️THINK BIG放大思考,人生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有意義

保持"期待最好的狀況,做好最壞的打算"的心態。

☀️不要後悔著"有做那件事就好了"。


※結論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因為我想了解,那位曾經在我面前,神情從容且笑笑地說"我只剩幾個月"的好友,當時內心世界的樣貌;以及,為何這一路以來,總覺得他周圍特別明亮。現在懂了,原來是深刻「意識"死亡"之後,才會發現活著的"光芒"」,每一個時刻都是人生意義。

突然想起一段對話,

查理布朗:「史努比,我們只能活一次。」

史努比:「不對,我們只能死一次。我們每天都活著!」

那麼,我們每天的活著是為了別人的Must呢?還是自己的Want呢?

也許,那股光芒來自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


⭐️接下來可以先做的是:

- 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徹底悲傷、徹底沮喪、徹底宣洩

-當不幸降臨時,把注意力從"改變的事"轉移到"更多不變的事"上

- 在行動計劃中,試試加入備案或風險應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