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方法導入 PART 6 - Daily 迭代(資訊與認知落差)

【看板方法導入 PART 6 - Daily 迭代(資訊與認知落差)】
每天的站立會議與看板創造了一個很好互動、溝通的參與式合作場域。

在大多的專案開發情境下,通常都是有事(不管大小事)、有需要才特別拉一個會議,邀請相關人來參加討論,勞師動眾,且到那個時候,都已經累積不少要討論的事項。如果沒有一定的經驗主持,讓會議進行有效討論,結果都是又臭又長,大家就開始排斥開會。更糟糕的是還沒有結論,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相信大家對於會議慢慢就敬而遠之,遑論說要好好坐下來討論了。

如同地震,有多次小震來釋出能量,才不會久久才來一次大震,嚇到不知所措。而所謂的地震,在我心中,如同「資訊與認知的落差」,這落差越大,釋放出來威力越是驚人。既然有了每天的站立會議,那就好好來善加利用,別讓這落差越來越大。

套用引導學一書中對"問題"的定義:「所謂的問題就是期望與現實間的差距。

在專案開發中,我想,應該有六、七成以上的問題就是這個了。尤其是跨越多部門越嚴重,你腦中的期望、我腦中的想像、他手中的項目,常常有機會是不同的。

所以,我們來好好利用這短短的15分鐘,發揮8*60=480分鐘的價值,讓今天都在正確的軌道上。

在剛導入看板方法初期時,我會在Daily後做三種訊息(10分鐘內):
●專案、跨部門資訊同步、變化跟上計畫
●看板方法相關知識陸續導入
●行為、觀念應用

[專案、跨部門資訊同步,變化跟上計畫]
所有資訊每天重新校準一次,並做上即時對應改變,降低專案的風險與成本。如果無法在Daily中討論、釐清,也能在Daily後馬上安排相關人員做詳細討論與對策。

[看板方法相關知識陸續導入]
看板方法如果允許且有時間的話,盡量一點一滴的進行變革,讓大家慢慢感受到改善變化,而不是被滿滿不確定、不安感失焦佔據。一口氣大量新資訊進來,並立即應用在專案上,大多是來不及消化而排斥,也容易錯把焦點放在未知項目。把看板元素做拆分,例如:
●基本欄位開發價值流
●便利貼、看板排版
●便利貼資訊
●Daily討論的型式
●便利貼流動與問題敏感度培養
●看板的規則、規範
●WIP
●看板整合
每個元素的導入,都會有一些困惑與屬於這團隊的應用。依序才能清楚看到問題,對症下藥才有效,否則容易被複雜化看不見問題根源,反而不知如何解決。

[行為、觀念應用]
全新看板方法體驗,運用在專案上,想必也會帶來不少原本工作習慣或觀念的小改變。當然,也有可能是原本的習慣或觀念不對,看板反應出來了,就趁機會一起導正囉!
可以在每次的Daily中,細心觀察成員的反饋,當下引導出應該要有的對應行為或觀念。或者,事前、事後補上相關資訊。例如:
●看見進度、看見問題、看見瓶頸、看見價值(印出,貼上)
不確定性圓錐
●變革過程
五問法
利特爾法則
●名言佳句(例 愛因斯坦-一直重複做相同的事情,卻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這應該是瘋子。)
●設計思考的步驟
塔克曼的團隊發展階段模型
●PDCA
●減法思考
●ORID焦點討論法


結論:
如果說,看板方法是一個"行動"的話,那請記得給予這行動背後的完整的資訊(知識、觀念、工具、價值觀、WHY)。

上一篇:看板方法導入 PART 5 - Daily 迭代(時間管理)
下一篇:看板方法導入 PART 7 - 第一次回顧會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