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員工自己變優秀的神奇領導者》

 《幫員工自己變優秀的神奇領導者》


讓員工變糟糕的是「問題」,讓員工變優秀的也是「問題」;兩者差別在於,前者是自己製造問題,後者是第三者的教練提出問題。


套句愛因斯坦經典名言:「用製造問題的腦筋去解決問題是行不通的。」


當然,這並非是在說自己製造的問題,要由別人善後來處理才好,反而強調的是,自己需要轉個角度、換個觀點檢視問題的不同面向重新思考,才有機會將問題解決。


但...自己就已經困在問題漩渦之中,怎麼爬都爬不出來,不要說思考了,可能都還在腦袋空白驚嚇中?


這時漩渦外的「教練」,會提醒你的周遭還有什麼,調整你的姿勢哪裡該調整,鼓勵激發你尚未發揮的潛力,最後靠你自己的力量脫離目前困境。


請注意,這並不是要強調教練就比較厲害,製造問題的員工比較差。如同運動教練和奧運選手一樣,教練只是輔助、提醒,真正成功辦到拿金牌的人還是選手、員工自己。


⭐️那麼,教練都在做些什麼?不做些什麼呢?

.教練主要責任是幫助學員(Coachee)帶過「考關」,它是基於學員自己主動提出的需求,它對學員必須是「很關鍵,很急和很具重要性」的困境或機會。

.在教練們心中有一些基本的信念,比如學員不缺知識,他們缺的是那做決定的勇氣和啟動行動的能量。

.教練不給問題的答案,而是經由對話、提問,幫助學員釐清自己的動機、目標、可能的選擇,如何做出最佳選擇;最後要自己做選擇,並且勇敢的承擔自己所做的決定,且願意走出去。

.教練會陪他走一段路,讓他的這個決定成為習慣,成為學員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這個流程都會成為他個人的學習之旅,下次再有類似問題或機會來時,他能自己面對處理,而且做得更好。

.教練不只是要提升學員的成長需要,也要照顧到學員的情感需求,讓學員感受到「這是我自己做的決定,我負責」是教練目標的核心。


⭐️如果你一時間找不到可以輔助你的教練,試試用「Disney Strategy」 (迪士尼策略)思考框架做自己的教練。


在面對機會或問題而要尋求出路,我們可以用四個角色來問自己問題:
.現在的「真我」
.「夢想家」,充滿創意夢想
.「批評家」,站在「事前驗屍」的角度來對自己提出挑戰
.「現實主義」者

當面對問題時,我們可以暫時跳開自己的位置,坐到「夢想家」的位置,問自己我的理想是什麼?再坐到「現實主義者」的位置問自己:「我要怎麼做?」,再到「批評家」的位置提出挑戰;最後回到自己的真我,我要怎麼做?

⭐️結語
自己過往在公司做教練的經驗有四種:

.對方本身就很有想法,主動前來找教練確定答案

這類型的人找教練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想法對不對,想要有個人間接擔保、肯定自己思考後的決定是對的,以便能下定決心出發行動。

.對方被主管指定,被動半強迫來找教練

這種好一點的就是持著防衛心態聽聽看你會說什麼;糟糕一點的則會不斷反抗,倒也不是吵架的對抗,而是消極互動。

.對方本身就有教練能力,但自己知道需要第三方教練來進一步釐清或探索盲點

這樣的對談的場合要嘛很愉快,要嘛很尷尬。愉快在雙方都抱持著好奇開放的心,很容易出現新發現、新可能的Aha時刻;尷尬在對方一直在揣測、預測教練會提問的問題,例如"你說的這些我都做過了、我就知道你會這樣問...",總是在猜測的賓果時刻。

.對方以為他要的是教練,但其實更適合的是導師的教育

雖然這樣說有點傷人,但教練也必須像一面鏡子如實反應出對方的所有狀態。在相信對方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潛力行動前,還必須先評估風險,如果真的遠超出能力範圍,先轉換角色成導師,培育起對方的基礎能力會是更好的選擇。

不管是哪一種人前來找教練,背後都是相同的共同點,就是希望問題能被解決,其實還有一層更深的需要:想要有人陪伴。不管結果如何,總是小小希望在克服問題的過程中,有個人能在附近陪伴。

有時候,存在就是一種意義,即使教練在旁不動,就有一種穩定安定的力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