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行動,不一樣的我們

 過往設計的引導流程,因為團隊狀態、狀況都是獨特唯一,設計出來的引導流程也大多是客製,大多只有用到一次的機會。

想想後,原本就會自我回顧修正流程,乾脆把這經驗分享出來,在寫的過程中也能做個深入的反思。


團隊的情境案例:

以往成員都只專注在自己部門的績效指標,容易忽略產品是由各部門的合作才能運營。自己部門績效就算成功達標,但整個產品營收沒達標的話,也還是徒勞無功。

因此,近30人的單位主管想要讓團隊成員理解其中的利害關係,進一步激發「我們可以多做些什麼」來促進更多的合作和行動。從專注在「我」的任務,轉變成「我們」的行動。


目的:理解與共識產品厲害相關的績效指標,進而破框思考更多合作的可行性

作法:邀請各部門主管,先分享與說明該部門的績效指標,接著引導小組討論「我們可以一起做的事」


整個會議的關鍵有兩點

-大部分的研發單位成員,往往無法理解為何每年的績效營收目標越來越高,總是在挑戰與不可能的邊緣

-如何在理解這是"共同指標"後,進一步跳脫思考出不一樣的合作行動方案


分享其中的關鍵引導:

▌要如何間接理解與反思目標越來越高這件事?

在營運部門報告前,先以破冰的形式鋪陳接下來即將接收的訊息。

我的設計是:退休存款支票 + 工作分析 + IDP個人發展計畫。彼此交流自己的數字和達成的方法

每個人在設計自己的退休金額時,總是用高標準在訂。在追求目標金額的過程中,我們總是在第一時間想辦法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或增加自己的能力來達成,而不是先思考降低目標金額。


▌怎麼讓研發單位跳脫思考做出不一樣的行動?

延續營運部門的績效指標資訊分享後,從過往的達標率趨勢圖重新發現與思考。

我的設計是:四象限,停止做、繼續做、挑戰做、創意做,中心位置貼上達標率趨勢圖。各自靜默思考並寫下想法

要大膽破框有獨特的想法前,最好先自己思考過後,再來進行群體的創意激發


▌如何讓"不一樣"的行動有更大的資源和力量來執行?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的話就會互相支援,把我的不可能變成我們的可能。

我的設計是:團隊可以期待我的事?我可以期待團隊的事?小組討論


▌怎麼把"不一樣"的力量,擴散發揮到最大效益?

同樣的職能小組先破框思考一次後,再次進行跨職能小組的破框思考。

我的設計是:世界咖啡館。桌長留下,其他人去聽聽其他專業小組的想法


▌最後,從「我」演化到「我們」的行動方案

我的設計是:我們可以一起做事?把其他組的想法加入後,重新思考討論支援彼此的不一樣行動,並做小組分享和承諾


▌來個激勵收尾

我的設計是:可以期待部門會有怎樣的變化?


★產出

以上順利的話,各小組會有自己想要嘗試的行動方向,但還需要進一步帶回小組討論,並和主管設定相關目標,最後落實於績效指標/KPI/IDP之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