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F - 想被拒絕 你就這樣做吧!讓客戶Say Yes!引導者的產品思維

 【IAF - 想被拒絕 你就這樣做吧!讓客戶Say Yes!引導者的產品思維】

當你被對方拒絕時,不管是請求還是提案,大多時候,
你是用情緒在回應對方?還是用理智在分析事件?或者是用好奇心在自我對話先呢?

而你的假設,確定符合對方目前能接受處理的狀態?真的精準打中對方要解決問題的需要?

這一切的挑戰或困境,其實不是要從對方或事件開始切入探討,而是要從對自己的內在認識為起點。假如你連自己都不清楚瞭解了,那麼對於外在人、事、物一定也沒法掌握脈絡。

Evie Lin 老師的工作坊,樸實無華且深層的引導流程,大概有七八成時間,用在讓我們與自己的對話流動。先回憶不如自己預期的事件,再感受當下的自我內在。運用了換位轉視野的同理心,再去反問反思,當時的情境到底缺少了什麼?

最好的教材和答案都在自己的身上。

然而,有沒有辦法意識到,當時情境下,你和我之間的落差產生的挑戰感到底是什麼,來自於平常練習覺察的敏銳度。有趣的是,這練習不是觀察事物,而是觀照自我。所以老師這堂課,運用了許多"你"、"我"的情境問句,不斷地去假設與想像你我之間,不知不覺就自然變成了「我們」。

而「我們」也是創造合作關係的開始,面對複雜環境與脈絡的穩固基礎。

下次,當你被拒絕時,試著去跟內心對話,到底你是都在講「你」的事還是「我們」一起面對承擔的事?
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觀點和行動產生。

我的學習心得是:對自己的假設保持好奇心。
因為好奇,所以開放開心接受你的訊息,是信任的開始,也是合作開始。

於 2021/12/8 - IAF國際引導者協會線上工作坊 心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