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1的文章

A⁺ Your Life - 1_逆境

圖片
  【A⁺ Your Life - 1_逆境】 你曾經克服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當我們遇到重大挫折時,大腦焦點會全然放在「我即將失去什麼」。心理學中「損失規避」解釋: 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換句話說,負面情緒和焦點也將在你的大腦放大範圍和感受。這樣的結果,不僅帶來了黑暗看不見前方的希望,也帶來了強大的衝擊感。 既然知道「失去」是「得到」的2~2.5倍,這也代表著,我們有機會用更大的正能量來抵銷失落的感受,甚至回補成積極面對的心態。透過回憶過去成功克服的挑戰,將有助於重新聚焦,而聚焦帶來陽光,你會重新看見與發現眼前的路。 過去的你曾經克服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當時做了哪些事? 有哪些資源/支援運用? 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 最後克服成功的樣貌和感受如何? 克服這個逆境的過程,其實也是抗癌的縮影歷程,兩者同樣都是逆境,所以別太擔心,你不是第一次面對這種事。接下來摘要 《逆商:我們該如何應對壞事件》 這本書的重點,了解我們可以如何有效面對逆境。 小心落入「習得性無助」的陷阱 《逆商》書中有個很重要的觀點,馬丁.塞利格曼博士進行了一項實驗,觀察了若干次電擊狗的實驗。他發現有些狗完全沒有抗拒的反應,牠們只是躺下來忍受痛苦。當時心理學領域還沒有一種理論能夠解釋這種現象。為了弄清楚為什麼這些狗直接就放棄了掙扎,塞利格曼精巧地設計了兩階段實驗。 第一階段,A組的狗被背帶綁住並受到輕微電擊。牠們可以用鼻子去按控制桿讓電擊停止。很快地牠們就學會這樣做。B組的狗也是被同樣的背帶綁住並受到同樣的電擊,但他們無法讓電擊停止。這些狗只能忍受痛苦。C組是對照組。C組的狗被背帶綁住,但沒有受到電擊。 第二天,塞利格曼進行實驗的第二階段。他將這些狗放進一個叫作穿梭箱的裝置裡,這個箱子中間立著一塊低矮擋板。每隻狗都被放到擋板的一側調輕微電擊。牠們只需要跨越矮擋板跳到另一側就能停止電擊。A組的狗和C組的狗很快就明白怎樣跨越擋板,擺脫電擊。但B組的狗則有不同的反應,牠們躺下來嗚咽啜泣,沒有嘗試逃脫。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過去持續無解、沒用的負面經驗和習慣,會讓我們的大腦誤以為自己只能、只有這樣的能耐,被動學習到了慣性無助。「習得性無助」就是將"做什麼都沒用"這一想法內化,從而削弱一個人的掌控感,失去對不利事件的掌控感。 當一個人長期失去對自己的掌控感後,開始會陷入無助

A⁺ Your Life - 0_意外

圖片
【A⁺ Your Life - 0_意外】 什麼是意外?意外長什麼樣子? 《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書中有個對自己人生的規劃方式叫做「奧德賽計畫」,用來替自己未來的五年想出三種人生版本: 人生一、你正在進行的計畫 人生二、當人生一發生意外時,你的另一個計劃 人生三、假如你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想要過的理想人生計畫 這個方式很有意思,因為我們通常會很專注、很拚命在自己目前的計畫中,把時間和心力全都投入在這唯一的人生路上。我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也不認為會有其他意外的發生,導致人生潰堤無法也無力前進。當你有過這樣的練習,去思考與規劃你的其他人生時,你的視野會變寬廣許多,也會為你目前進行的計畫增添想法。但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規劃會讓你感受到,你對你的人生有著「掌握感」與「選擇權」。尤其是當無常突然到來時,譬如罹患癌症,我們的人生不會就此崩潰。 2017年初,我成了鼻咽癌四期生,原本人生一的計劃正在高峰中,也不得不暫停下來轉個彎,換成人生二和人生三同時啟動執行。就在人生一的經濟與資源支援下,慢慢把模糊二和三探索清晰,替自己的職業做了個轉型,也替自己的人生換上新的顏色。 自己近五年的罹癌的發現、治療、恢復、自我探索與人生轉型的蛻變歷程,想想或許有些學習成長與經驗,可以轉換成幫助其他人的模組,使用理論依據和科學方法做自我療癒和探索,降低癌友們的痛苦期。這同時也是自己對五年前的承諾實踐,盡可能地把每個痛苦過程做個分析,讓我們不再只能、只是痛苦而已,更可以有效面對與解決,重新掌握與選擇自己的新旅程。 這五年的歷程如同下圖中D生命曲線,曲線最高轉折點也是癌友們第一個共通感。感覺我們都在人生最高峰瞬間重挫。如同雲霄飛車般,一樣的是,前面路程都是穩穩順順緩緩的爬上坡到頂點;不一樣的是,有沒有在最高點暫停預告即將往下。有沒有停頓的這個關鍵點很重要,有了心理準備的俯衝是快感,而沒有預期的跌落是恐懼中的無助感。 美國精神病學家庫伯樂.羅斯(Kubler-Ross)在1969年提出「悲傷五階段」,契合了罹癌當下反應。悲傷五階段不是線性的,有可能會在一瞬間經歷每個階段,或是不斷循環。 我們先來認識它,才能面對它,接受目前的自己。 悲傷五階段 ●否認/隔離(Denial & Isolation) - 否認事情的發生,假裝一切沒有改變 「這不是真的」、「怎麼可能是我」、「你在騙我」、「不是一直以來都

《逆商》

圖片
你曾經克服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和方法? 美國將軍巴頓:「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指標,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這反彈力就是「逆商」。 進一步解釋的話就是:「逆商表示挫折承受力的指標,反映的是人們面對逆境和挫折時的心理狀態和應變能力」。 本書以較科學的方式,整理出逆商的樣貌以及如何應對逆境,讓我們不再只是模模糊糊不小心成功,而是用具體且系統化的步驟教你如何解決逆境。 逆境三支柱 ●認知心理學 面對逆境時,你的慣性認知總是在做悲觀歸因?還是樂觀歸因? 是不是如同大象般,只需要一小根定在地上的木頭,就足以讓你拴住在原地? 因為你對自己的習慣性悲觀歸因,導致「習得性無助」陷入在焦慮無助的惡性循環痛苦中? 習得性無助:「經過某事後學習得來的」無助感。做什麼都沒有用的想法,不斷在心裡反覆的內化,從而削弱主體對事物的掌控感。 ●健康新論 你「覺得」自己對於不力的事件掌控度有多少? 透過實驗證明,習得性無助的老鼠罹癌率是實驗組的2.5倍,對照組的2倍。 習得性無助或者是掌控感缺失的癌細胞攜帶者,更容易引發擴散,甚至會引起癌症。 試著讓自己重新找回與定義你的自主能力。 ●腦科學 你學了多久才知道不要去碰熱爐子?不是一秒而是100毫秒,就足以讓你瞬間養成習慣。 "21天養成一個習慣"並不可靠。 重要的是,訓練自己的大腦對逆境發出響亮的警報,這會讓你意識到你該如何做下一步。 要改變壞習慣,就必須從大腦的意識區域開始,開闢出新的神經通路,在瞬間達成新的認知,塑造新的習慣。 逆境維度CORE ●Control-掌控感 不要企圖一次一口氣就想完美解決逆境,要一點一滴進行小習慣、小改變的小攻克,累積自己的掌控感和自我效能感。 逆來順受、聽天由命說的不是要放棄努力,而是在你最大的掌控前提下,順勢而為。 ●Ownership-擔當力 你有多願意承擔責任,就多有能量應對逆境。 通常造成我們陷入逆境的起因大致可以分成兩類:內因的宿命論,外因的不可抗力。 我們要做的是,清楚認識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起因,承擔一切責任,採取有效行動。 從「我」開始。 ●Reach-影響範圍 我們要學會建立自己的情緒防火牆。 限制逆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範圍與層面降至最小,並把挫折視為特定事件,而非一連串的潰堤影響。 ●Endurance-持續性 逆境會持續多久?逆境的起因會持

IAF - 想被拒絕 你就這樣做吧!讓客戶Say Yes!引導者的產品思維

圖片
 【IAF - 想被拒絕 你就這樣做吧!讓客戶Say Yes!引導者的產品思維】 當你被對方拒絕時,不管是請求還是提案,大多時候, 你是用情緒在回應對方?還是用理智在分析事件?或者是用好奇心在自我對話先呢? 而你的假設,確定符合對方目前能接受處理的狀態?真的精準打中對方要解決問題的需要? 這一切的挑戰或困境,其實不是要從對方或事件開始切入探討,而是要從對自己的內在認識為起點。假如你連自己都不清楚瞭解了,那麼對於外在人、事、物一定也沒法掌握脈絡。 Evie Lin 老師的工作坊,樸實無華且深層的引導流程,大概有七八成時間,用在讓我們與自己的對話流動。先回憶不如自己預期的事件,再感受當下的自我內在。運用了換位轉視野的同理心,再去反問反思,當時的情境到底缺少了什麼? 最好的教材和答案都在自己的身上。 然而,有沒有辦法意識到,當時情境下,你和我之間的落差產生的挑戰感到底是什麼,來自於平常練習覺察的敏銳度。有趣的是,這練習不是觀察事物,而是觀照自我。所以老師這堂課,運用了許多"你"、"我"的情境問句,不斷地去假設與想像你我之間,不知不覺就自然變成了「我們」。 而「我們」也是創造合作關係的開始,面對複雜環境與脈絡的穩固基礎。 下次,當你被拒絕時,試著去跟內心對話,到底你是都在講「你」的事還是「我們」一起面對承擔的事? 或許會有不一樣的觀點和行動產生。 我的學習心得是:對自己的假設保持好奇心。 因為好奇,所以開放開心接受你的訊息,是信任的開始,也是合作開始。 於 2021/12/8 - IAF國際引導者協會線上工作坊 心得 https://www.facebook.com/Mr.Black.AgileLife

《小學問》

圖片
一本書讀起來最暢快的就是,書中裡有很多知識打破了我們原來的認知,且修正了我們錯誤的觀點並給予全新的視野。 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問題、瓶頸、困難時,最常做的就是逼自己想辦法改變規則、改變他人或者要求自己突破。 當然,這樣做的結果,常常是失敗、沮喪收場,最後放棄結束。 其實,我們還可以更容易克服,而成功方程式就是「理解、拆解它」, 理解現在問題的局勢、情境、原因, 拆解事件構成的小元素、小環節。 最後的行動應放在每個小環節上,該運用哪些「小學問」來個個擊破,而這樣一定比全面突破還要來得輕鬆容易成功。 《小學問》就是這麼一本書,讓你知道你現在深陷的困境,其中有哪些「小學問」的存在。 你知道你面對的是銅牆鐵壁,你自然就不會強硬突破,而是順勢而為借力使力地來解決問題。 ●舉例1 「迷茫是一種「精神嘔吐」,幫我們質疑和排斥過去不假思索接受的價值觀,如此我們才有可能成為更靈活、開放的個體。」 「焦慮感是付出跟收穫間的因果關係變得越來越間接,而這種間接,增強了不確定性,讓我們失去了對時代的操控感。」 當你有這兩種狀態時,就會先接納接受了目前的自己,大腦也隨之恢復理智冷靜了下來, 原來,我的迷茫帶領著我,正在質疑目前的生活狀態.... 原來,我的焦慮是我付出和收穫有了落差.... 進一步的會去思考,到底哪個地方出了差錯,而不是停滯不前的「喪」狀態。 ●舉例2 與其積極努力苦口婆心地勸對方改善改變,還不如套用廣告行銷的技巧「賣問題給他」,讓對方意識自己真的有問題,從而發自內心的主動去改。 ●舉例3 我們常誤解了自律,「並不是先自律,才能做正確的事,而是先做正確的事,才能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套用公式:Be-Do-Have 1.我要做一個有自信,有魅力的人。(Be)   2.這樣一種人,會做些什麼事呢?(Do) 3.做了這些事之後,我會擁有什麼呢?(Have) ※結論 試著把我們所閱讀到的知識、資訊拆解成「小學問」,把大學問做小(有應用場景、有解釋力、可遷移、足夠小) 讓這些「小學問」如同一塊一塊積木般,拚出你想要的美好生活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