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1的文章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_Part1

圖片
最近在重新溫習【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這本書 這本書太紮實,可能需要K個五次以上~ 第一遍 - 大腦知道 第二遍 - 內心收到 第三遍 - 行動做到 第四遍 - 分享傳道 第五遍 - 愛的擁抱 目前先做好第一步的大腦知道,再多的input而沒做output, 大概只是眼睛看到而已吧~ 先整理前言~第七章摘要,後續繼續整理分享! FB: https://www.facebook.com/Mr.Black.AgileLife

校正回歸 - 專案、生活管理

圖片
 【 校正回歸 - 專案、生活管理 】 超有趣,我也來用自己熟悉的領域解釋看看!! ●專案管理, 假設 一個月前:上線的產品沒有問題。但其實隱藏著未爆彈,因為當時團隊人員狀態不穩定,正在交接中。 三個星期前:工程師A接手,在半生不熟的狀態下繼續開發任務。只產生了1個小錯誤,未爆彈處於不穩定狀態。 二個星期前:工程師A超多會議,干擾太多導致工程品質下降。雖然產生3個小問題,但未爆彈的導火線已點燃 一個星期前:需求變更,任務勉強壓線上線,產生了5個問題。 上線:臨時插件,工程師A在時間不夠,無法完整思考下完成任務,爆炸了,產生了30個問題。 開檢討/回顧會議, 假設30個問題中,有25個是在三個星期前埋下才觸發的,把問題歸在三個星期前。 這時候就比較容易「定義對的問題」,做出相對準確的決策:交接品質+團隊狀態。 反之,把30個問題都歸在最近的一次,得到的決策又不一樣了....你懂得...會是工程師A.....哈!! ●生活管理 同樣的道理, 假如最近的你,實在是衰到爆、做任何事都被電、什麼事都提不起勁、生活沒什麼重心、感覺自己沒有價值、一切就是這麼的糟.... 請記得做「校正回歸」, 把「結果」放到對應的問題,歸因到正確的時間、事件點,就容易發現自己在哪個時間點就歪了,同時也分攤壞的感覺, 如果可以的話,把正向的好事也加入在時間軸上, 最後再來看看整體樣貌。 其實,你沒有你想像的這麼糟、這麼沒有價值。 彼得.杜拉克: 「最危險的,不是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 最需要的,不是提出正確的答案,而是提出正確的問題。」 要有正確的問題,請先校正回歸囉~ 也別忘了,不要只校正數字,行為、習慣、心態、思考,我們一起努力!! FB: https://www.facebook.com/Mr.Black.AgileLife

IAF - 以喜悅之心服務 To Serve with Joy

圖片
  【以喜悅之心服務 To Serve with Joy】 蕭美玲 老師,如同這次引導工作坊主題呈現,表情與聲音中藏著正向、愉快的穿透力。即使是遠端線上工作坊,感受並沒有因為距離而遞減。且搭配「遇見」鋼琴背景音樂聲,讓每個人在活動中的反思時間,用熟悉的旋律敲開了心,愉快、喜樂JOY的大腦輕鬆反芻。沒錯,氛圍和主題的一致性已經設計好讓你JOY IN了~ 既然視覺、聽覺已經準備好,當然,開場就是要「從心出發」切入活動囉! 在引導服務他人之前,不是先認識別人,而是先仔細地認識自己。定位自己的方向、了解自己的狀態,你的出發才有意義:你如何定義工作上的JOY? 一句精簡、精確的提問,是check in,也check自己的心目前所在位置。 ◎以創意表達引導中的喜悅 老師知道我們已經身為理性的大人許久,邏輯、分析、思考什麼的,這次活動都用不到。沒錯,這次我們大家都"不講道理",好好感受圖像傳達的直覺心理。小朋友的喜悅是絕對真誠,老師帶領我們暫時回到童年,挑張你心的圖像,說說畫面的故事,說說你目前狀態,同時替自己重新校正、定位 - 「疫情期間,你過得如何?」 ◎探索「以喜悅之心服務」如何成為引導的有力策略 先有穩定、喜樂的自己,才會有愉快的他人。老師先讓大家自己確認好自己的狀態後,才來進行"他人",引導者才能較客觀的看清楚對方目前的狀態。否則,只會是"我希望你..."、"我覺得你..."、"你應該要..."。表面上是從"你"出發,其實都是"我"。 所以,前面的鋪陳、安定很重要,接下來的提問才有意義 - 「對於在你的市場或環境遇到的人,你對他們的感覺或感知是什麼?」 ◎探索各種的想法火花,讓我們的專業發展維持在不停息的喜悅中 同樣地,我們用圖說故事,但在「說」之前,我們先「聽」先「觀察」。火花往往來自於"意想不到",也因為我們太常用文字、語言清楚表達,慣性思維也讓我們大腦瞬間就把接下來所有的事交代完成。圖像會讓你停頓,因為你必須思考要講些什麼,資訊過濾整理後,"我的傳遞的訊息裡才會有你的感覺"。 我的圖像藉由小組成員的互動產生的火花 - 「在渾屯世界中,用好奇心把心中的燈光打開,聚焦在眼前,一同面對眼前的困

IAF - 從「提問x指令」到「對話x思考」

圖片
  【從「提問x指令」到「對話x思考」】 宋豪軒老師,從一開場呈現的自在肢體語言,另外再加上每人一顆可口的蛋黃酥,就已經開始在引導場域裡創造很重要的元素,安全、安心、信任的交流參與環境。身體感覺是如此,視覺也同樣地暗示著你,牆上貼著海報標語(指令)再次強化你的感覺: ●運用雙腳 ●面向目標 ●允許冒險 ●歡迎驚喜 引導過程中,老師不疾不徐的語調節奏,另外加上適時Q&A的停頓點,聽覺上沒有任何壓力產生,這也是讓大腦思考重要的開始。像是,有位學員問了一個問題,老師很自在地做了很大的肢體語言,把頭和身體彎了近90度來思考,並停頓了大概有十秒再進行回答。 由於前面場域已經先準備好,所以這樣的動作和停頓時間,讓發問者覺得被重視,不是為了回應而回應而是為了理解而回應,沒有急著塞入答案,留著時間空白讓大家一起思考。這不經意地舉動也促成反思,如老師提到的「引導不是誘導,沒有預設答案,接收所有答案」,我們在引導過程中,是不是早已心中有答案急著給予而非共創呢? 接下來的活動,在老師一步步流程設計裡,帶入提問X指令、停頓與訊息整理、開啟對話X思考的順序裡,流暢地體驗整個引導工作坊。 ●Check in + 提問X指令,是破冰也是破題 跟著老師的提問X指令來做答, -從小組內自我介紹、天氣心情如何 -找出3~5個小組成員的相同相異點 原本以為就只是單純破冰活動,沒想到一個關鍵提問轉折,讓對話開始從描述到反思狀態, -這些不同點,期望帶來哪些學習價值? -此時想到的提醒/建議/鼓勵? 就這樣輕鬆地把今天要講的所有內容,快速地體驗了一遍。好的引導就是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拉高對話品質與促進思考發生,然後產生了自己也認可、認同的成果。 ●對話X思考 好的對話會引發不同層次的思考,好的對話也需要自己先"願意"對話,才能"開放對話"。除了願意之外,還需要有明確的主題,才能讓團體對話有意義。老師運用了卡牌遊戲化手法,讓大家不僅願意還有滿滿興趣投入。遊戲讓小組回到「部落狀態」,開啟對話並思考找出解答。 這點讓我反思到,雖然我們已經進入文明,但我們的對話方式似乎還停留在遠古部落模式。聽只想聽的,說只想說的,你要先懂我,我才想理你。於是「防禦導向對話」就在情緒助長下,不歡而散,只留下更多問題。好一點的話,會進入「理智導向對話」,但可能只是解決了理性的問題,忽略了感

《人生有限,你要玩出無限》

圖片
從書中文字的描繪、閱讀句子的節奏,可以感受到這本書帶給自己的「呼吸」,是輕快、愉快的。彷彿歐陽立中老師,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述說這些故事,親手帶著你玩。雖然只能用一本書的時間講有限的內容,但感覺得出,老師恨不得超想告訴你人生無限好玩,如果只玩小小一局就棄賽,那你可損失大了。 「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 回想下最近的自己是否每天過著相似的日子、做著還可以的工作、活著差不多的人生。每天睡醒,都是遊戲的新局,超熟悉的場景、任務,就算閉著眼睛也會過。然後,上床睡覺結束這局,日復一日,直到沒電。 「很多人30歲就死了,直到80歲才下葬」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既然已經來到世界,不好好痛快地玩怎麼對得起自己。人生的每天不該是新局,而是要能儲存你目前進度,個人儀錶板上顯示你目前累積的戰鬥力,身上配著努力才獲得的黃金裝備,斬破每個阻擾在你面前的困難,一關關的前進。 無限遊戲不同的是,沒有最後一關的終極大魔王,只有永遠比你強一點的魔王。有時的魔王更狠,就是跟你對沖屬性相剋,你再怎努力也過不了這關。這時,別忘了你還可以去尋找不同屬性的盟友,或者尋找新技能導師,讓你獲得不同屬性技能,一起來對付這關魔王。 這本書是遊戲攻略,能讓你遊戲路上愉快面對、輕鬆應對。但這本只是攻略,不是自動外掛,你得親自行動,才有無限人生。遊戲攻略會因你目前的位置、狀態有不同的領略,以下分享我在這本書的詮釋。 #每日任務 -對任何事物已經習慣成自然,對日常生活也索然無味提不起勁,不知如何著手第一步?  -好像有個自己還蠻在行、有信心的能力,卻不知道怎精進成自己的專業?  -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成長,毫無盡頭,耗盡你的能量? -如何在眾多角色中,定位出屬於自己的形象標誌? -總是有太多的干擾與誘惑,遲遲無法讓自己有進度? 開機前,先檢視一下你目前身上狀態、裝備。最重要的是,仔細慢慢好好地想一想,你為什麼(WHY)要開始玩這款遊戲?WHY裡面要帶點「野心」,先別談那遠處的夢想,更別說,因為遊戲很好這種想法,那只會讓你只玩一下下,然後就棄賽不玩。 如果是要玩到自己名字出現在排行榜第一名,你自然就會在遊戲過程中帶入策略發展,像是, 心態只往前看的成長型心態、 能力怎樣輕鬆培養與練等級、 盡可能找更多盟友協助破關、 支線任務的解決總有意想不到驚喜獲得、 頻率相同的盟友或聯盟選擇性加入,讓自己走的更穩也更遠,然後不斷的升級

把敏捷當「精神」而非流程來運用

圖片
 【把敏捷當「精神」而非流程來運用】 自從帶了好幾個團隊能自行運作後,從無到有,從混亂到穩定的團隊狀態,分享些心得。 想要改變團隊,先要改變你自己!! 每個團隊組成,依據職能和成員個性,還有公司的營運項目和文化,交錯出複雜且獨特的團體。如果硬要用一套框架來打遍天下所有的團隊,自己受的傷可能會比團隊受的傷還來得多。這就跟自己帶小孩一樣,總是期望著小孩照著自己過去成長框架去長大,卻忘記彼此的時空背景已經差異很大,硬用,只是兩敗俱傷。 框架與型式只是讓初期沒有經驗的你,可以理解、想像運用後的情境應該是如此,提供給你參考與修正的依據,但不是絕對,更沒有保證。每個團隊的成熟度和體質不一,也許只要套用某一個流程即可,也許需要轉換變形的方式。 概述一下過去帶過的營運團隊過程: ●kick off工作坊,團隊建立&看見自己的痛點&理解為何改變&授能 ●看板出發,視覺化混亂且複雜的資訊 ●看板進化,找出適當的任務便利貼的內容與形式 ●整理紊亂的節奏與流程 ●看板進化,優化後的價值流與看板樣貌 ●漸入佳境、習慣養成 ●看板進化,因為過去的情況已經改善不存在,看板依賴性可能會降低。這時就可以順著進電子化或者改變看板的焦點,放在指標、專案的對應呈現而非放在任務、工時。 ●持續進化,持續改善 你的壞事也許是別人的好事 團隊不再用看板不見得是件壞事,除了眼前的反應,不要忘了去看團隊的背景情境,檢視一下目前團隊運作是否順暢。如果是順暢狀態,不見得硬要用過時的看板。 敏捷教練只需要在團隊身旁適時維持動力和輔助,路歪過頭了才介入,否則就是陪伴與適時授能的角色。團隊自己決定做出的改變,一定是最符合團隊當下的成熟度、經驗和狀態,撐得起得改變。教練只要確定有在對的路上即可。 例如,過去團隊經驗裡,往往只需要把Daily型式建立起來,每個人都願意且開放心態,願意在Daily當下把話講開,問題大概就解決99%,剩下1%就是待做的持續追蹤改善。至於要不要review或者要不要retro,則順應著團隊開發的流程與節奏,大多會自然的發生。 用「適合」取代「正確」來應對 過去,我們都很習慣要找到正確的答案來做,更要求自己要做到完美,做之前也沒準備好失敗的心態,以至於挫折後就馬上放棄不再繼續。 現在,我們面對的世界與市場變化,不會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只有風險較低的可能性,試了才知道。如果心中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