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工作中大概都遇過這種情況吧:被分派了一個任務,卻因為資訊過於繁雜或模糊,讓雙方不得不一次次溝通校正,浪費了大量時間。如果這件事情是雙方都毫無經驗的問題,再多的追問通常也難以找到具體方向目標。 那麼,面對這些沒有標準答案、甚至資訊殘缺的問題時,該怎麼做才能有效地拆解、釐清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呢? 答案是—數字思考! ⭐️ 數字思考 = 定義 X 計畫 X 邏輯思考 數字思考能讓你在不確定的情境下,利用具體的數字來釐清問題並找到可驗證的解決方法。以下透過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思考的威力: 1.將問題數值化「定義」 想衡量工作氣氛的好壞,可以試著找出與「氣氛」相關的數據,例如同事笑容的次數,進一步延伸思考,更實際更好計算的是同事間「讚美」次數。 2.勇敢直覺地「假設」: 假設不同類型的人有不同的讚美頻率:擅長讚美的人一天可以稱讚五次、一般人三次、不擅長讚美的人一天一次。 3.在計畫與邏輯思考中「計算」: 總讚美次數 = (擅長人數 x 讚美次數) + (一般人數 x 讚美次數) + (不擅長人數 x 讚美次數) 最終的結果就能幫助你量化公司目前的工作氣氛,然後透過「數字」進一步擬定行動方案。 🍀更進階的數字思考方式 書中提供了四大類計算來應對更多複雜的場景問題: 1.百分比 .以「幾何平均數」對應「可以增加多少」的問題 從平均成長率預測接下來的數字, 平均犯罪成長率 =POWER(PRODUCT(N年間的犯罪成長率),1/N) 明年預測犯罪人數= 今年人數 x 平均犯罪成長率 .以「計算現在和未來價值」對應「有多少價值」的問題 現在的100萬跟一年後的100萬,價值同等嗎? 假設年利率為5%, 一年後會變成105萬,未來的價值 = 現在的價值 x 1.05 一年後的100萬折算成現在為95萬,現在的價值 = 未來的價值÷1.05 2.數學觀點 .以「AB測試」對應「可以增加多少」的問題 使用1%~2%資源進行AB測試,以測試後的結果作為演算依據 例如,各100次廣告曝光,點擊率A=8% , B=15%, 總曝光次數15000次為14.95% 運用少量(2%以下)的資源進行測試就好,當測試資源量越多,最後的總點擊率也會跟著下降 .以「敏感度分析」對應「有多少影響」的問題 公司業績漸漸下滑,是要砍人事費用?還是要調整成效不彰的廣告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