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4的文章

2024年度回顧

圖片
 今年,不管如意還是不如意,都有其意義 明年的順利來自於今年學習到的經驗意義 如果你剛好需要一份思維框架來整理今年和訂定明年,與你分享我為自己做的圖表,期待也能在你新的一年幫上一點忙😉 2025 新年快樂!⭐️

《老闆客戶都點頭的數字說服力》

圖片
以邏輯思考和數據分析解決問題的流程: 一、了解整體流程從大局切入 從更高層次的數據了解現況後,再縮小問題範圍。 例如, 一年前公司整體月銷售1000萬,現況減少為600萬 二、建立假設 只用一句話也能做假設: OO要是XX,△△就會□□ OO和△△表示使用的數據,XX和□□則是要釐清「分析數據時要觀察什麼」 例如, 售價要是上升,獲利就會增加 年齡要是在20歲,銷售量比率就會上升 三、釐清「問題重點」(WHAT型)—"是什麼導致銷售額下滑?" -驗證和釐清假設 -找出能從假設釐清問題的基準(地理、時間、屬性)和拆解方法(四則運算) 四則運算:用運算式描述表達問題點。例如,獲利 = 銷售額 - 成本 - 經費,銷售額 = 單價 X 銷售量,成本 = 人事費 + 促銷費 基準:作為衡量評估的參考點。例如,”銷售量”可能會有"各門市" 、"各顧客層"、"各販售通路"這三個基準 -以[平均或比率]和[標準差]觀察數據特徵 -用[快照]、[趨勢]、[定位]來比較資料發現問題 快照:特定時間的數據。例如,某年度各地區銷售比率的圓餅圖、每個地區商品結構的柱狀圖 趨勢: 隨時間變遷的數據 定位: 選定兩種基準(XY軸),將數據散佈在雙軸上。例如,滿意度和使用率 四、釐清「問題根因」(WHY型)—"調查為什麼那個品類的商品數量銳減?" -拆解問題 -建立假設釐清原因 -以[相關性]來分析 五、簡報 不是報告你想講的,而是要說明對方想知道的 配合聽者的身分背景來分析和報告: -對方的立場/職位 -對方的知識 -對方想知道/所渴望的事情 ※報告最終的目的是,根據分析結果,提出解決或改善問題的新構想或行動方案,獲得對方批准(達成協議)。

《打造數字腦.量化思考超入門》

圖片
 每個人在工作中大概都遇過這種情況吧:被分派了一個任務,卻因為資訊過於繁雜或模糊,讓雙方不得不一次次溝通校正,浪費了大量時間。如果這件事情是雙方都毫無經驗的問題,再多的追問通常也難以找到具體方向目標。 那麼,面對這些沒有標準答案、甚至資訊殘缺的問題時,該怎麼做才能有效地拆解、釐清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呢? 答案是—數字思考! ⭐️ 數字思考 = 定義 X 計畫 X 邏輯思考 數字思考能讓你在不確定的情境下,利用具體的數字來釐清問題並找到可驗證的解決方法。以下透過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思考的威力: 1.將問題數值化「定義」 想衡量工作氣氛的好壞,可以試著找出與「氣氛」相關的數據,例如同事笑容的次數,進一步延伸思考,更實際更好計算的是同事間「讚美」次數。 2.勇敢直覺地「假設」: 假設不同類型的人有不同的讚美頻率:擅長讚美的人一天可以稱讚五次、一般人三次、不擅長讚美的人一天一次。 3.在計畫與邏輯思考中「計算」: 總讚美次數 = (擅長人數 x 讚美次數) + (一般人數 x 讚美次數) + (不擅長人數 x 讚美次數) 最終的結果就能幫助你量化公司目前的工作氣氛,然後透過「數字」進一步擬定行動方案。 🍀更進階的數字思考方式 書中提供了四大類計算來應對更多複雜的場景問題: 1.百分比 .以「幾何平均數」對應「可以增加多少」的問題 從平均成長率預測接下來的數字, 平均犯罪成長率   =POWER(PRODUCT(N年間的犯罪成長率),1/N) 明年預測犯罪人數= 今年人數 x 平均犯罪成長率 .以「計算現在和未來價值」對應「有多少價值」的問題 現在的100萬跟一年後的100萬,價值同等嗎? 假設年利率為5%, 一年後會變成105萬,未來的價值 = 現在的價值 x 1.05 一年後的100萬折算成現在為95萬,現在的價值 = 未來的價值÷1.05 2.數學觀點 .以「AB測試」對應「可以增加多少」的問題 使用1%~2%資源進行AB測試,以測試後的結果作為演算依據 例如,各100次廣告曝光,點擊率A=8% , B=15%, 總曝光次數15000次為14.95% 運用少量(2%以下)的資源進行測試就好,當測試資源量越多,最後的總點擊率也會跟著下降 .以「敏感度分析」對應「有多少影響」的問題 公司業績漸漸下滑,是要砍人事費用?還是要調整成效不彰的廣告費用?...

《商業分析師的數位轉型專案策略》

圖片
最近在了解數位轉型相關資訊,看了幾本雜誌和《商業分析師的數位轉型專案策略》這本書,對於數位轉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原來數位轉型不是單單是想像那樣,只是把原本實體化的紙本文件變成電子化而已,更重要的是將電子化後數據轉換成服務:數據→訊息→知識→價值→服務。這一連串的分析過程和應用結果才是數位轉型核心的價值,"數位"只是手段而已。 什麼叫做數位轉型? 企業運用數位技術來重新設計工作流程、業務模式和客戶體驗,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技術進步。 如果只有一個業務單位、一個業務系統、一個業務數據,相對單純,說不定不太需要到數位轉型階段,可能只需要前面的兩個階段,數位化、數位優化即可。但是當一家公司大到每個獨立的營運部門開始有自己的系統和數據,彼此成了數據孤島,這樣就有可能阻礙一家企業做整體組織經營策略的思考和資源整合運用,不利於企業永續發展。 這最明顯的現象反應就是,一段本該流暢服務流程被切得斷斷續續、零散的數據資訊難以看到營運全貌、資訊的長鞭效應、遲遲無法突破的營運瓶頸、無法以數據做為決策依據等。 雖然自己沒有實際操作過數位轉型整個過程,但就以自身相似經驗和閱讀後的心得,也許會這樣規劃數位轉型! 

老爸練愛學 - 畫對重點才能正確成長

圖片
媽:你這作業怎畫成這樣,去重畫 兒:老師說這可以不用太認真畫 媽:把其他功課拿來給我檢查 小四兒:(音量拉高)就跟你說了沒帶,要怎拿出來。 ... 媽:今天都不要出門(生悶氣回房間凍結空氣)。 就這樣,房間快速形成了一場暗潮洶湧的戰場,雖然當下沒有激烈的戰況,但以過往的經驗可以知道,如果沒有處理好,今天可就真的別想出門了。 幸好,這在家裡不是天天上演,偶爾才出現一次,不過還是要有危機意識,尤其是在步入青春期前,得要好好抓住每次的機會教育。 小孩開始有這不耐煩的口氣,想想自己在這年紀有時也會莫名的稚氣脾氣,這是自我意識自我主權的抬頭,成為獨立個體的必經過程。 把焦點放在為什麼不耐煩,可能有兩種情境, 一是小孩正在專心做什麼事情,大人突然插入命令要求,打斷了小孩原本就脆弱的理智; 二是小孩錯誤的認知大人是在找自己麻煩,激起了動物本能對抗反抗,小孩自己可能也無法有意識控制行為。 既然處罰命令已經下達,那就讓子彈飛一會,自然後果嚐一下,不用急著馬上介入處理,反而是要第一時間穩住穩定大人自己的情緒,否則只會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爆炸。 父:...你是不是覺得被誤會?那你可以好好講。你會想我用同樣的態度回應對你嗎?如果你還想要出門,那你就自己好好想想哪裡犯錯了,去跟媽媽道歉並說自己會怎麼改,不然今天整天就是在家。 兒:(情緒悶住不穩定但沒爆發,流下些眼淚) 教育,有時候不是一直噴大道理給對方,更多時候是要停頓暫停時間,讓自己學會消化情緒,好好回想剛剛的行為,自我整理思緒。 過了快十分鐘後,看見兒子去房間跟媽媽道歉並說明自己會怎麼改。 兒:下次我會再次整理書包記得帶作業回來。 父:你畫錯重點了,不是這個,再想想要怎麼改。 兒:(思考二分鐘後)我也會把圖畫好一點。 父:不是這個,重點是態度,再想想。 兒:我會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跟媽媽講話。 父:很好,不過這有時連大人都做不到了,何況是小孩子的你能做到?除了情緒控制,更重要的是一開始的認知態度。你是不是覺得媽媽在找你麻煩?請記得,我們大人是在幫助你,不是在找你麻煩。(堅定看著小孩) 不要以為小孩真的都懂,都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小孩在成長路上更需要的是大人在旁像一位教練一樣,不斷客觀提醒修正小孩自以為正確的錯誤姿勢。 這次的自我學習點: 1.先穩住自己情緒再介入引導。氣話只能拚輸贏,當你是贏家時,另一方就是輸家。 2.給予...

你的過去有未來的指引

圖片
 熱情很抽象,三元素讓你抓得住:自主、歸屬、勝任 未來很模糊,三流程讓你看得見:人生&工作價值觀、生涯情緒路徑、行動軌跡路線 如果你正因為停下腳步而感到迷茫,別擔心,那是你正在積極思考,正在重新定位下一步的表現。 你不在意的事,再怎樣逼你也不會有任何反應,是吧!😉 #你的過去有未來的指引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