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練愛學 - 建設性衝突的本質是成長

 今天收到一則有趣的資訊分享:

『真的不要太早給小孩接觸社群媒體~

我們家長能愈晚給手機愈好~

絕不能一時心軟給手機呀

小孩有了手機,親子衝突會更大!』


而上面的標題來自於看了下面這些影片後,另外以自己的觀點詮釋。


「手機+社群媒體的殺手組合系列」值得花時間看呀!

1.社群媒體對孩子大腦幹的事

2.臉書、IG不告訴你的事

3.如何不教出巨嬰

4.[完結篇]社群媒體傷害與解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YaRNEDlhM



影片內容是中性的觀點,但關於資訊的簡略標題我則不怎麼認同,接下來我以批判性思維來論述反思出以下觀點:


首先,

這些影片大多強調的是「後果」,一位沒有經過任何教育或訓練的人,在接觸到手機+社群後產生的後果。這個不用太多科學或數據佐證,從新聞事件或周遭聽聞到的經驗,甚至光用經驗想像,就可以被警示和震撼。就像炸藥,可以拿來戰爭,也可以拿來上太空,任何再先進的科技工具,沒有被教育正確運用,都會是災難。



其次,

手機和社群都只是工具,不是原罪。重要的是,家長在讓小孩透過這些工具接觸到這些背後資訊時,正確的使用工具和正確的價值觀是不是已經被教育或訓練完成,足以接觸到這些科技讓它來幫助自己而不是害自己。可惜的是,工具的自律使用以及價值觀的正確建立,往往會需要更多的親子耐心互動上的碰撞磨合甚至是衝突,才會擁有。

但父母在一整天工作後,總是疲勞無法陪伴親子教育,因此往往用禁止的方式換得片刻的安寧,這只是把建設性衝突延後而已。因為往往等到孩子長更大後,在學校跟朋友間慢慢成形的價值觀已經很難被調整,而這換來的是用更大的衝突或戰爭來校正,這就是生活社會上常常上演的叛逆期事件。

與其盲目延後控制,不如正確教導使用。



最後,

重點不是太早給或越晚給手機越好,而是在給之前,父母已經做了哪些努力和付出,讓孩子已經能夠正確使用工具和正確看到社群背後的價值觀。畢竟未來是AI多螢的世代,資訊和社群只會更進化不會退化。如果只是為了延後而延後,或者期待延後孩子成熟才給,這都是一廂情願的自我安慰,孩子絕對不會什麼都沒有被教育或訓練的情況下就突然成熟懂事,學校或同學朋友也很難有機會提供更多資源教導,一切還是要回歸到父母。

還沒準備好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總結,

先定義「太早或越晚」何時進行教育、重新理解與接納「建設性的親子衝突」以及「如何教育和訓練正確使用科技」!!!


1.將遊戲或電視當作訓練時間管理的媒介

現在小時候的培養訓練,一定比長大時突然拿到手機或沒人管時還要好養成。

心理要先預期好,這訓練過程中就是會從失控慢慢養成時間管理的自律可控。

買個小的計時器,「不厭其煩,穩定情緒的耐心」督促提醒和教導,讓他們自己養成時間觀念。最後就是「放寬心」  接受接下來的建設性衝突。

小時後的失控,都是預期內的小衝突,長大青春期的不可控才可怕。


2.跟小孩訂使用電腦的原則:

-做完所有事情(學校功課、閱讀20分鐘、家事、聽英文20分鐘)

-才能玩30分鐘的電腦或遊戲

-玩的時候,要請他們先設定好鬧鐘

-前面幾次一定會超時,不要對抗,而是一起想辦法

-提供方法給小孩,提前5分鐘響鬧鐘

-如果想要額外玩的時間,就用"多付出"才能換遊樂時間

-這時就可以當作獎勵來訂,例如多閱讀、多做家事、成績或在校表現之類的肯定

-使用螢幕超過40分鐘,就要至少停15分鐘才能繼續

-關心小孩在玩的遊戲內容,視情況篩選與教育甚至陪玩


在未來AI的世代,一定會接觸到3C,與其限制不用,不如教育如何使用它來幫助自己!

過程中我最常跟小孩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如果沒法控制自己(自律),就是我/別人來控制你(他律)。



3.抱持著對等尊重和共同學習成長的心態

其實我不是在“教育”他們,我是在跟他們一起“成長學習”。

他們在學習怎當我的小孩,我也在學習怎當他們的父母。

“教育”兩字呢,多多少少會有小小的上下之分,我比你懂得多的心態。而我自己比較期望是彼此的玩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