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說話練習》
這本書怎會只有媽媽需要呢?讀完後真心覺得不只有媽媽需要這種練習,爸爸也非常需要這樣的技巧,甚至是主管或者身為長輩的角色都很受用。
本書每個說話範例讀起來很生活化,而且既視感超強,也替你把每段不經意的話,點出隱藏的微小負面情意。看到解析後有種驚訝的感覺,原來聽到的人可能會這樣解讀,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脫口而出無心的習慣用語,其實已經造成對方點點滴滴的傷害。
例如,
◆ 哪裡會燙?這一點都不燙啊。(否認感受)
◆ 吃飽了就走,不會幫忙收拾嗎?(諷刺)
◆ 沒看到其他人在等嗎?這樣會給別人造成困擾。(誘發罪惡感)
◆ 你為什麼這麼自私?(謾罵)
◆ 你自己說,這到底是第幾次了?(指責)
◆ 你都幾年級了,怎麼還會連整個鉛筆盒都弄丟?(誘發羞愧)
◆ 不要在學校惹麻煩!(模糊指責)
◆ 一天只要寫一張就好,哪會多?(負面評判)
◆ 我看你是不會寫才耍賴說很難。(扭曲)
◆ 有多少小孩比你更辛苦,你不要不知足。(向下比較)
◆ 整天玩都會累,一念書就累!(挖苦)
◆ 你到底是怎麼了?我完全無法理解。(無視)
我想,絕大多數的父母不會去刻意貶低自己的孩子而來凸顯自己的好,更多時候是想要孩子跟大人腦中的模範想像一樣好,而不知不覺把這模範當成了孩子做人處事的標準,"評判評價"的利害關係理所當然取代了原本應有親子關係。
如果想要翻轉或找回該有的親子關係,該做的不是試圖去改變對方,而是先改變自己,意識到自己經常說了哪些無心的話,並試著去練習調整說話的習慣和方式。
例如,
◆ 很燙是嗎?吹涼一點或等它一下。(認同感受)
◆ 吃完的碗盤幫我拿到水槽。(請託)
◆ 我們在五分鐘內結束吧!剩下最後三分鐘。(設定界限、告知界限)
◆ 讓步是幫助和照顧他人,你只要讓一下,就可以讓別人更方便。(說明)
◆ 如果每次都放在固定的位置,就不會弄丟了,請記得要物歸原位。(教導)
◆ 只要五分鐘就可以寫完了,試一下吧。我相信你可做到!(安慰、鼓勵)
◆ 你覺得哪個部分最累?是份量太多?還是太難?(分辨)
◆ 很累吧?只剩最後一張了,要有始有終好好做到最後。累的話要不要先休息一下再做?(聽取意見)
◆ 我很好奇你是怎麼想的?可以跟我說說嗎?....如果換個角度想又會是如何呢?(尊重、釐清)
但真要做到如上這樣的表達,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1️⃣首先,你得意識到自己哪些用詞需要調整,而負面情緒是一個好的覺察起點。
2️⃣其次,你需要熟悉和習慣自己不常用的詞語,對著自己練習說會是個好方法。
3️⃣最後,你必須改變原有的認知習性,認知沒有改變,再怎樣努力練習也難敵習慣。
分享書中不錯的認知觀點:
⭐️對同一件事物,每個人感受到的強度都不一樣。孩子說痛就是痛,說燙就是燙,就算是父母也不能否認孩子的感受。想法可以用說服來改變,但是感受不能被說服,也不該試圖說服。
⭐️孩子通常不會馬上就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是辯解,因為不想被罵,罵所以會找藉口。辯解或找藉口,這可能是從大人的角度出發的草率判斷,孩子其實只是比較積極的想解釋自己的委屈罷了。
⭐️任誰都難免有不那麼喜歡孩子的時候,但就算是父母也不能完全改變孩子,我們能改變的,只有我們看待孩子的角度。應該從"這孩子該如何是好"轉變為"如何改變我的視角",只有父母先擺脫消極負面,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才能改變對孩子的說話方式。
⭐️一直曝在言語危險中的孩子,最後可能會把父母的話都當成耳邊風,或者反過來,變成對一點芝麻小事都會產生不必要的恐懼。
⭐️我們會很習慣挖出以前的錯誤,與現在的情況連結在一起,再擴大到未來,向翻流水帳般的數落,模糊了對話的本質。
⭐️如果孩子嘗試之前沒做過的事並完成的話,就算不完美也請父母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孩子的成長必須經過一個又一個階段,不可能一下子就上升到完美境界。不成熟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孩子們抱怨是因為他們"還小",不像大人有豐富的經驗,所以不擅長預測未來和預測結果。
⭐️孩子之間爭吵並不一定是壞事,爭吵也是培養孩子解決衝突的能力和社交技能的機會。
⭐️嘮叨和追究、指責,雖然可以告訴孩子做錯了什麼,但不能告訴孩子如何解決。
⭐️孩子並非透過指示,而是透過經驗和錯誤來學習。
⭐️如果課程與孩子的程度不合,必然會失去興趣。上課一直聽不懂,並不是學習,而是羞辱。
⭐️我們無法改變沒有朋友的"情況",但是可以改變對情況的"解釋"。可以告訴孩子,一個人也能玩得很開心,沒有朋友不是你的錯,只是剛好沒有遇到而已,將來換了新班級就會認識新朋友,引導孩子朝正面的方向去思考。
⭐️我們很難成為不生氣的父母,但可以成為尊重孩子的父母。
⭐️很少人會思考後再說話,大部分人都是按照自己的習慣隨意說話。
⭐️孩子是透過父母的話語,學習如何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
🍀表達的本質其實是「認知習性」,也就是你平常都怎麼看待、解讀事情,你就會直覺順著你的念頭來表達。為了改變習慣,必須先意識到然後不斷練習調整。父母說出的話語往往只有一瞬間,卻很有可能會烙印在孩子心裡一輩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