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公司:像一家公司那樣經營自己

【 像一家公司那樣經營自己】

前陣子替其他部門做會議引導,訴求為訂出明年度的產品計畫發展目標。部門主管的期望是,希望團隊開始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思維,所以想試試先由成員自己提出想法後,共識出團隊願景,再來思考效益與可行性以及如何發展。

有別以往是由上而下,交代任務執行,這次嘗試由下而上,讓大家有機會靜下來思考。期望成員把團隊當作是自己的,訂出連自己都覺得很酷、很想做的年度計劃。

出發點很讓人興奮。不過,對於以往團隊成員都沒有過這樣的思考練習,如果期待在短短幾個小時的引導會議,就產生令人滿意的年度計劃,結果往往會是讓人失望。然後很有可能又會回到以往的由上而下交辦。

這樣的會議引導該如何設計呢?

大致的引導核心脈絡:
※從我出發→團隊→產品
※取《內在原力》一書中的一個設定:一人公司,像一家公司那樣經營自己
※BSC平衡計分卡訂出團隊願景、策略、任務

●從我出發

先探索、定位、理解自己,從三個方面
-自己的能力與擅長的事
-興趣熱情的事
-能夠變現的事
中間交集點,大多會事你的「初心/夢想/目標。」
也許你已經有替自己設定過,寫下來,檢視一下是否有衝突。
或許你從沒思考過,趁此機會確定下來,看看是否有共鳴、渴望的感覺。

確定好你的中心點後,想想你的為人處事的「價值觀」是哪些,並寫下來與一旁的資訊交叉檢視。
有沒有看起來衝突、不和諧、矛盾的地方?有的話,修正你手上的資訊。
有沒有看起來不足或太過,需要增加或減少的地方?有的話,調整你的方向。
價值觀,通常是你做每一件事情或做每一項決策的判斷依據。也就是說,這會讓你更加認識你自己,也能不讓你在追尋目標時,迷失了方向。

以上資訊還是有些模糊抽象,為了讓大家強化具體印象與意願,這時可以尋找你的「典範」,在腦中模擬想像,是不是如你所想的那樣生活、成就。

以上都是你個人做事的準則,讓它落地看看:如果一年後,你的生活/工作有些改變,那是因為你做了些什麼?

通常我們很容易想到要做的事情,卻不是那麼清楚為何要做這件事?能替自己帶來什麼效益?
引用《內在原力》的核心設定之一:一人公司,像一家公司那樣經營自己。
用財務長、營運長、執行長、學習技術長的視野與角度,去分析理解,你做那件事情背後的意義。

最後再看看整份個人資料,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詮釋,寫下第一階段目標:如果完成_____,超酷!!!

從我出發的引導思考,是自我探索也是替大腦暖機,增強對自我挑戰的意願與動機。


●團隊、產品
有了團隊成員對於自己的清楚了解後,期望能發揮應用在工作上,實現雙贏局面。
透過BSC平衡計分卡,團隊共識團隊願景、策略與任務。同樣地,可以轉換成財務長、營運長、執行長、學習技術長的視野與角度,去思考團隊願景落地的實務內容。

※結論
要使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使用,不能被工具牽著走。以這次BSC平衡計分卡來說,它是一個很好的策略發展思維導圖。但如果團隊直接切入發想,或許會摸不著邊際,產出很糟糕不符合期待的策略。

依據團隊能力成熟度不同,也會有著不同的流程方法。有些適合讓團隊自己定義,有些則需要主管更多的輔助、介入。不管如何,
-會議引導前,要先確定團隊的狀態、主管的期待
-引導過程中,參與者能流暢的思考、模擬與想像
-順勢連結到主題思考,產出合乎或超出期待的具體行動方案

如果都不了解自己了,怎能了解產品。如果都沒法替自己定位了,怎能替產品定出絕佳好位。


FB:https://www.facebook.com/Mr.Black.AgileLif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