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e Summit 2019 消化整理 - 教練、引導


翻轉企業的實踐力:教練技術協助敏捷更敏捷?
●企業最在意的關鍵字:激勵、溝通協調、執行效率、團隊合作、當責
●讓改變發生的元素:明確目標協議、高頻率對焦檢視、正向溝通、專注優勢、調整適應
●先教"回饋"再教"提問"
●結構 > 環境 > 文化
●教練工作:釐清目標後,跟隨確保發生
●不良的溝通習慣
●影響溝通因素佔比:55%肢體、38%聲音語調、7%內容
●但要避免太在意55%導致不夠真誠
●三明治溝通法則要看狀況使用(搭建關係),非一定照用
●關係建立後,溝通要精確,不須過度包裝語言
●即時溝通的重要性,現在不說哪時說?
●人不怕指點只怕指指點點
●領導不在於告知,而在於啟發員工去挑戰未知(提問)
●問題解決導向 VS 肯定式探詢
●肯定式探詢:欣賞、想像、探詢、創造、多做"可能做的"
●大多數人不知自己的優勢,卻很清楚知道劣勢
●如何才能讓對方真正採取行動?教練一定是從50%以上開始
    10% 聽到可能可行的方案
    25% 有意識 認為需要做
    40% 決定大概何時會做
    50% 計劃好應該如何開始做
    65% 公開承諾自己一定會去做
    95% 承諾並與人定訂後續方式
●企業總是知易行難:資訊超載、負面過濾、欠缺追蹤
●領導是意願而非能力,高效能的背後是高意願,是真心想要某個目標發生的意願

管理者如何掌握教練式領導力 - 申建
●團隊績效往往小於個人績效總合
●組織進化的四象限整合模型
●避免踢貓效應
●建立試錯機制
●教練一開始可先專注在"焦點"帶來的結果(小勝利)
●每個人的內在驅動力不同,需客制化
●教練的哲學:人是OK的、人做的決定是當下最好的、改變是不可避免的、任何行動背後都有正向的意圖、人是有資源的有能力的
●三種因素決定個體行為 B = f(P,C,E), B:行為  P:個性 C:能力 E:環境
●打造環境 然後 賦能 最後 放手

你的團隊已經人人敏捷了嗎? - 林思玲 (Frieda)
●以"現實"為主軸分享,並以大量的反問句引導聽眾反思
●如果在兩難的路上,表示已上敏捷路
●衝突大多是價值觀不同
●圍繞這五個階段講述
●引導找到並理解心中的限制性的信念
●從小被教育的思想、責任  <- -=""> 嘗試新事物不允許失敗
●公司大多是談目標、數據 而非 使命
●看到現實與信念,協助兩難中最出最好的選擇


結論心得:
今年議題很高興有一半都是在教練跟引導,跟我之前帶敏捷是一樣感受。之前經驗 Scrum過程總結 中,28篇裡面有18篇是在處理"人",有技術沒心術,過程應該會跌跌撞撞,我猜SM這角色的僕人式領導,應該推了不少人入教練、引導師的坑了吧哈,我也正在入坑中。

如前幾篇心得整理,我把類似主題的分享放在同一篇,主要是想看出個全局的趨勢,也就是用系統性的角度去做新發現探索,如果單篇單篇看,有時候會失去意外的新觀點。

以上幾篇都有提到"環境",來替大家再簡化一下。

先釐清"現實"與心中的"期待",進入"信任"建立,再利用敏捷"結構"來創造參與式合作"環境",慢慢形塑"文化"。

演講後的QA時間有發現主講者都善用提問技巧去回答問題,自己也做了以下結論。

別被問題的問句引導思考,而是要去"提問",探索問題背後因素,提問者一定有最好的解答。提問者永遠是最明白自己問題狀況的人,除非自己有過一樣的經驗,否則不建議直接給答案,而是用引導的方式探索解答。

引導學:「所謂的問題就是,你心中的期待與目前現實間的差距。


其它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