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e Summit 2019 消化整理 - More Fearless Change


二天下來的演講資訊,來內化、分享一下我自己參加場次的心得和重點。「知識本身沒有價值,被運用後的結果,才是知識的價值。」 - 杜書伍

第一場[Myths and Pattern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 Linda Rising
63個模式簡單好用,行之有效,能從邏輯、情感和意願三個方面積*擁抱變化,實現個人日常生活與工作的整體提升。

這次作者在會場舉例五個常見的Myth(迷失)和Patterns(模式)來解決問題與持續進步改變。最有趣的是,剛好隔天現場的體驗坊[敏捷教練工具箱:讓改變持續發生],也是運用此主題來進行活動體驗。

[敏捷教練工具箱:讓改變持續發生]-劉珮茹 (Erica Liu) 
聽到有共鳴的關鍵字
●Why Change?找出你的動機、情境與方法
●先建立信任關係,不說敏捷
●樁腳(傳教士)、關鍵人(有影響力的)
●FOOD
●為小勝利慶祝,持續動力
●利用Patterns(模式)促進討論、參與度(全體動腦)
●Coaching Cycle:問題、選項、實驗、檢驗
●挫折復原力  = 敏捷

活動方式:
小組中訂出一個問題情境,63個Patterns當做撲克牌,每人拿五張,輪流出自己覺得適合解此議題的Pattern,再說明自己的看法提供參考討論。

我們小組題目是:APP上架後,評分很低,沒人在乎~
小組成員把自認為可用Pattern拿來做套用討論。

活動體驗:
利用群體智慧與63個Patterns當作卡牌使用,針對一個問題思考,以Pattern提供可能解法來幫助問題,進行不同層面的想法激盪討論。就好像別人整理好的經驗框架先拿來套用看看,是否能解決你的問題。這種方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講出想法與意見,共同參與問題解決,也很適合運用在回顧會議。

這種方式也讓我想到,"系統思考"中也是提出CLD(因果環路圖),讓大家能運用思考工具做出全觀檢視後,在理解與找到真因後才做出行動決策,降低日後風險、成本。但個人覺得,CLD其實一時間不好入手運用,但用第五項修練九個"系統基模",可用模型套用、拆解複雜問題。

以上用個理論來說明,「還原論」(英語:Reductionism,又譯還原主義、簡化論、專簡論與化約論)是一種哲學思想,認為複雜的系統、事務、現象可以通過將其化解為各部分之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

也就是說呢,不管問題有多複雜(系統),如果沒有經過分析(還原)最小模型來輔助思考,很容易沒命中做出錯誤決定。而分析過程如果有前人經驗來套用、運用討論,能讓過程更加聚焦容易討論。

最後,
活動體驗方式讓我學到,原來可以這樣運用促成合作參與式討論場域,幾乎只要有Pattern都可以這樣運用了。但最好還是要有個引導者來確認討論沒有偏掉,到底是在討論"症狀解"還是"根本解",也是我小小的發現,群體討論有時候有盲點,要小心使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