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4的文章

《一如既往》

圖片
當你踏進陌生的世界,觀察人們的行為片刻之後會說:「啊,我見過這樣的事。一如既往。」變化既驚奇又刺激,因而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但是,從來不曾改變的行為才是歷史最有力的教訓,因為它們預告未來的景象,映照出你的未來,以及每一個人的未來。 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曾說,經常有人問他,未來十年有什麼事會改變。「幾乎沒有人問過我『未來十年有什麼事不會改變?』」他說:「我要告訴你的是,第二個問題其實比第一個問題還要重要。」 ⭐️永遠不會改變的事物很重要,因為你可以滿懷信心的知道它們會如何形塑未來。 作者從過去歷史經驗教訓中提出,看似龐大而複雜的社會體,其實也是有不變的底層邏輯: ◎根據人的行為方式做預測,而不是根據特定事件做預測。 ◎你不可能為想像不到的事情做計畫,我們永遠無法駕馭風險。投資於準備和心理預期而非預測。 ◎你的幸福取決於你的期望,期望會改變你對當前環境的理解。管理你的期望。 ◎觀點永遠不會客觀。瘋狂的天才有時候看起來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 ◎人們以為自己想要的是對未來的精確觀點,但是他們真正渴望的其實是確定性。 ◎故事永遠比統計數字有力。好故事能在你認定沒有改善空間的事物裡創造出許多隱藏的機會。 ◎接受有些事物無法運算。現實世界是由一連串沒有盡頭的荒謬、迷惑、混亂關係,以及不完美的人類所組成。 ◎穩定會造成不穩定。事情會在人們認為最安全的時候變得最危險。 ◎人們追求重要事物最常用的兩類戰術,想辦法讓速度更快、規模更大,但讓事物好好成長需要的是耐心。 ◎壓力能讓你聚精會神。能產出重大創新的環境,正是那些能讓人們焦慮、恐懼並渴望採取行動的環境,因為他們的未來取決於此。 ◎好消息來自複利效應,需要日積月累;而壞消息來自信心崩盤或嚴重錯誤,可能發生在轉瞬之間。 ◎大風險不過是小事件連鎖反應的結果,但每個小事件都很容易讓人覺得無所謂。人們總是低估重大風險發生的機率。 ◎進步需要樂觀與悲觀並存。像悲觀主義者一樣計畫,像樂觀主義者一樣夢想。 ◎一項能力臻至完美的代價,就是犧牲掉另一項最終將攸關存亡的能力。你愈是追求精確,專注於大局的時間就愈少。 ◎任何事物都有代價。懂得在必要時忍受痛苦,而不是假設有規避痛苦的祕訣或捷徑。 ◎優勢有保存期限。你要不斷奔跑,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可以強大到讓你安於現狀。 ◎我們很容易老是感覺自己落後。重大創新不會突然冒出來,而是結合好

你不是喪,你是Sun

圖片
A,35歲,做事認真負責,總是會多做一些分內工作額外的事讓事情更好。對於問題的解決和執行非常擅長,怎麼做會更好、更貼近消費者的喜好,是他在腦中樂此不疲腦力激盪的興趣。 遺憾的是,只因為不擅長也不太人際溝通和社會交際,專注在全力以赴把事做好,而顯得在同儕中過於突出格格不入。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自然會慢慢形成各自的小團體,不是友就是敵。除了工作內容以外還有人際關係,這才是工作真正的全貌。 有趣的是,這在同儕間和資深前輩長輩圈是截然不同的情況,反而深受資深人員的喜歡疼愛。但事情總是有正反面呈現,既然你是敵人又有這樣的關愛,不免讓人更加眼紅,默默被迫獨善其身,等你發現時已經是孤立無援。 更有趣的是,跟戲劇一樣,為了故事精彩可看,這種人總是會遇到不同頻率的主管,不會共鳴只會共振,要嘛振到你受不了自行求去,要嘛讓你死得不明不白。但這兩項都還好,更可怕的是不斷在職場PUA(貶低)你的價值,讓你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真的是不是一文不值,萎靡喪志地離去。 原本以為只是單純做個職涯規劃的諮詢輔導,沒想到過程中A不太能思考整合資訊,甚至已經迷失方向,開始用"喪"來形容自己。當無意識的負面用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時,就是轉換角色的時候。 ⭐️教練 開始提醒A去注意和意識到自己的用詞有沒有什麼不一樣,並適時幫助A從過去的經驗發現和看到自己過去的值得肯定的地方,鼓勵引導對方自己說出口自己的優點。 ⭐️老師 通常在負面狀態下的思考框架非常侷限,適時切換經驗顧問給予更明確的指導教導,協助建立更寬的思考框架是必要的。不求破框,但求跨出原地的一小步,因為這代表A願意和有勇氣面對眼前的迷霧。 ⭐️教練 進一步引導和擬定下一步的微小行動計畫,三個以內的行動就好,以能增強信心和掌控感的計畫為主,並訂在兩個星期後持續陪伴教練。 很多的人生際遇其實不是只能用結果的是非對錯判斷後結束,而是更應該停下來回頭檢視。假如你是隻魚,是不是還在想努力學會爬樹?自己是不是真的站在對的位置上?以及從中獲得了哪些歷練可以做為下一段旅程的經驗。 最後送給A「當你在向前展望的時候,你不可能將這些片段串連起來;你只能在回顧的時候將點點滴滴串連起來。所以,你必須相信這些片段會在你未來的某一天串聯起來。你必須要相信某些東西:你的勇氣、目的、生命、因緣,所有種種。這個過程從來沒有讓我沉淪,只是讓我的生命更加與眾不同。」

《腦筋急轉彎2》:每種情緒都有其意義

圖片
原來, 所謂的長大,就是學會了感受更多元的情緒; 所謂的成熟,就是懂得每種情緒背後的需要。 ⭐️阿焦,代表你學會了"規劃",需要的是"價值" 你開始懂得向未來規劃安排完美的自己,想要更多對事物背後的價值和掌控;反之,當不如你預期失控時,你會越用力抓住不放,直到筋疲力盡。 「我們要放眼未來,把所有可能犯的錯都畫出來」 ⭐️阿慕,代表你學會了"比較",需要的是"成長" 當你意識到世界不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同時還有別人的存在時,開始有了比較目標。目標之上是羨慕,希望擁有的幻想;目標之下是忌妒,過於渴望的不屑;剛剛好的目標是成長,相信獲得的動力。 「如何保持自我與維持新的自我」 ⭐️阿廢,代表你學會了"自主",需要的是"自在" 過去的你可能在被動積極的狀態下前進,現在終於開始有意識有勇氣做舒服的自己。每一個不作為,其實都是一種作為,自在展現自己的作為。哪時候該停下來耍廢喘息一下,哪時候奮力全力衝刺,要或不要都在你的決定之中。 「我就廢」 ⭐️阿羞,代表你學會了"感受",需要的是"愛" 你開始在意和揣測別人對你的看法,而每個看法又產生複雜的內在想法。有的害你膽怯放棄行動、有的讓你害羞不知所措、有的使你強大挺身而出。你學會辨識與接納每一種不同情緒感受,說不定,其實你並不是躲起來,而是想一個人好好安靜享受。 🍀電影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真不曉得這部影片是給小孩看還是父母看的。😆 要是小孩真能在青春期就懂得能擁抱各種情緒接納自己,父母一定開心死了。 不過,這大概是30+以後的事了吧!在這之前的青春期,小孩正在忙著長大,父母正在學會成熟。小孩正在探索熟悉自己的新情緒,父母忙著挖掘和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心需要。 「你們知道保持正面思考有多困難嗎?」是樂樂也是這時期父母們心中的吶喊。真的很難,但我們依然願意接住情緒衝撞中的孩子,對吧!!!😁

面試經典題要怎麼回?

圖片
 最近輔導社會新鮮人面試心態和技巧,分享面試結束前的經典問題: ❓你有沒有什麼想要問我的? 這可不是真的要你"提出問題"來問,不是要你問你想知道的事,而是要你說他想聽到的話。 面試官更想知從你的問題得知你的企圖心和態度~ 如果這間公司是你想積極爭取的,或許你可以這樣問面試官: ⭐️我的想像是....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三年行動計畫...是這樣,想要達成....這樣的成績表現。不曉得在公司主管或面試官的經驗中,有沒有可以給我建議或指教的地方呢? 是問題,也是企圖心。 你有機會間接聽到主管用這家公司經驗和制度,衡量回答你的問題,同時展現出你的企圖心! 這時候,如果你想再追問關於團隊合作、氛圍、人員、升遷、組織制度等問題時,會自然承接上個問題也容易讓面試官聚焦回答。 如果經典題你還沒什麼想法的話,不妨試試這樣回囉!😉

《走出迷宮》

圖片
「那哼哼呢?」「哼哼後來怎麼樣了?」 「老實講,哼哼是我最有共鳴的角色。」 「哈哈可以跟上變化,找到自己的路。哼哼卻還坐在空蕩蕩的家裡,自己一個人生氣。在我看來,他跟哈哈一樣渴望找出答案,腦筋卻卡死了。我實在很不想承認,可是我的處境也跟哼哼差不多。」 我想,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一開始就想當故事中永遠的失敗者,故意把自己弄得狼狽不堪好去襯托對比成功者的堅持努力。 哼哼也非常渴望找到新乳酪滿足自己的需要,他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心力、技巧,或者一位能引領陪伴他走出內心迷宮的夥伴—盼盼。哼哼沒有真的想要放棄,只是他需要幫助,協助他離開四"不"難關。 🔥不公平 生氣哈哈丟下他一個人,生氣乳酪就這樣平白無故消失,生氣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效果,生氣自己沒去做的"早知道",生氣每一件事似乎都針對著他,所有事情都不公平。 🔥不相信 每個人都吃乳酪,連老鼠也是。這不是乳酪,不管這是什麼,我都不會吃,我只吃乳酪。哼哼重新躺回地上,感到絕望,然後不願面對的現實,又咻地湧上她的心頭。 🔥不放手 他們徒勞無功地搜尋好幾個鐘頭,返回相同的起點,然後哼哼把沉重的工具扔到地上,倚著走廊的牆壁頹然坐下,感覺更加疲憊不堪。哼哼垂頭喪氣,覺得自己恐怕撐不了多久了,他滿腦子只想著工具袋重得要命。 🔥不可能 不行,我無法想像迷宮以外的地方,迷宮外面什麼都沒有,迷宮很危險。哼哼總是避開黑暗的角落和死巷子。那些角落就是暗暗的,才會叫黑暗的角落啊! ⭐️別相信你的所有念頭 就算你有了什麼想法,不代表你得信以為真。如果你遇到了四"不"關卡,開始有些遲疑甚至懷疑時,不妨問問自己重新檢視一下你的念頭:這個信念/想法可以拉你一把?還是扯你後腿?這個信念/想法可以讓你離開迷宮?還是讓你在原地打轉? ⭐️你能相信的事是沒有極限的! 四"不"關卡侷限了你的想像,限制了你的行動。其實我們大多數的時候,不是被事情的困難度阻礙,而是被自己恐懼的想像止步。哼哼重新閉上眼睛,開始想著:迷宮外面有很美好的事物存在。當你願意相信事情是有可能辦到的,你就會開始思考可以怎麼做。 🍀心得雜記: 哈哈的身影經常出現在各種勵志書本中,我們喜歡將自己投射在這樣的主角上,勉勵鼓勵自己堅持下去,一定也會獲得同樣的成功。反之,經常會忽略甚是唾棄拿來襯托成功的失敗者—哼哼,

《非暴力溝通》體驗

圖片
前陣子重新整理了《非暴力溝通》心得,突然發現它的封面有兩個很有意思的點,一個是書名,另一個是互相互補的綠色植物大腦。 於是就嘗試用我有限的理解去詮釋封面想傳達的意思,以下為個人想法: ⭐️關於書名 我們的大腦其實不太容易解讀反向表述,例如,請你千萬"不要"去想粉紅色大象,但你的大腦瞬間就是會有畫面後才去否定它的存在。 反向表述聽起來不僅費力也不太舒服,更會讓人不知所措。例如,父母叫小孩"不要"在走廊奔跑、"不要"大聲吵鬧、"不要"這樣那樣做,有時小孩就越故意繼續做,因為小孩的大腦還沒發育成熟到可以馬上理解這樣的負向表述。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明確的"要"做什麼取代"不要"做什麼,可以讓人馬上容易聽懂理解。 大多數的書名都喜歡用正向表述來描述,例如,正向教養、精準表達、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安定教養...等等,馬上可以知道這本書會帶來的效益。 那為什麼還要特別用反向表述來強調"非暴力"呢? 我的想法是,它要我們有意識地去意識當下面臨的"非"的"暴力"情境,然後去覺察"非"和"暴力"背後的"需要"是什麼。例如,當有人說出以下言語時,自然觸發提醒使用非暴力溝通的適當場合。 意識到"非"否定背後的需要: .你不要在走廊奔跑    ㊣你要遵守禮儀  →  (需要)保護 .你不要緊張、不要擔心、不要傷心    ㊣你要樂觀  →  (需要)陪伴 .這裡沒有一個人不愛你    ㊣你要愛自己  →  (需要)連結 .你不要什麼都不說    ㊣你要相信我們  →  (需要)信任 .我沒有不尊重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是...  →  (需要)被傾聽 .我沒有不喜歡這樣    ㊣我更喜歡...  →  (需要)自主 .我沒有不高興    ㊣我覺得...  →  (需要)被理解 .我沒有不同意你的看法    ㊣我想說的是...  →  (需要)被聽到 意識到"暴力"的呈現和感受到場域的張力: 肢體、冷漠、語言、歧視、經濟、文化、霸凌、心理、網路、精神。 ⭐️關於互相互補的植物大腦 在《你發生過什麼事》提到,大腦相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圖片
🧀「乳酪」象徵我們在生活中追求的事物,也許是工作、情感、財富、自由、健康、成就、心靈等。 每個人心目中的乳酪都不一樣。我們追求乳酪,是因為相信乳酪可以帶來快樂。如果哪天乳酪到手了,我們往往會難以割捨。萬一哪天沒了或是被搬走,我們可能大受打擊。 故事中的「迷宮」,代表你投注時間追求夢想的地方,可能是上班的公司、居住的社區或生活中的種種人際關係。 🧀哼哼和哈哈將他們在C號乳酪站找到的乳酪,當成是他們的專利。那裡的乳酪供應供豐沛,他們最後索性搬家到那附近,生活以乳酪為中心。 有乳酪,就有快樂,成了他們放不了手的信念。 一段時間後,呵呵和哈哈的信心水漲船高,開始對成功傲慢。不久,他們就過得太安逸,甚至沒注意到眼前的變化。 接下來就是你常聽到的真實情境: -公司將你從原本擅長的工作領域,調派到不熟悉且不受關注的領域。 -沒有嗅到單位要被裁撤的苗頭,從不覺得需要改變自己,直到單位解散的時候。 -故意忽視市場的局勢,硬是保持原樣,等到亮起紅燈後,才怨嘆早知道。 -我們長期以來都經營得有聲有色,以為成功會永遠持續下去。 -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打亂了原本規律平靜的步調,打破了自己始終相信的公平信念。 🧀乳酪對你越重要,你越想抓住不放。 到底是誰搬走的,不重要,因為乳酪已經消失不見,但自己總是花了大把時間糾結其中; 為什麼是我而不是他的,不重要,因為沒人在跟你比較,但自己永遠在和老天衡量公不公平。 🧀舊信念不能帶你找到新乳酪。 四種不同角色同一時間都面臨到相同事件"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卻有不同的行動和結果。或許,學會跟著乳酪跑,擁抱世界的多變,順應時勢的改變,享受自己的轉變,做好迅速改變自己的準備,才能一遍又一遍哈哈樂在其中。 🍀心情後記: 後來我發現,隨著經驗和人生歷練的演進,這本經典書讀起來會有三種味道。 第一種,替別人而讀。 你看吧,早就跟你說過你偏不信。想透過書本來告誡、提醒對方,你再繼續這樣下去,你很有可能會有同樣的結果。多希望你能懂。 第二種,為事件而讀。 我的天啊,怎麼跟現在我的處境一樣。從書本裡獲得啟發和改變的勇氣,再這樣下去真的不行,要做點什麼事才行。真希望我早點懂。 第三種,為自己而讀。 原來,接下來的我會有這些轉折變化的狀態。從書本的角色自我投射,開始包容負面的自己、接納這不一樣的自己,以及同理善待因為追求新乳酪而挫折的自己,然後繼

每一個未被滿足的情緒,背後都有一個希望被滿足的需要

圖片
哥哥超委屈大聲哭著說:為什麼弟弟都可以買那輛黃色的車,我一直想要的東西,都不給我買,不.公.平... 弟弟還在旁邊天真地滑他的玩具車,我想,這時候輪胎轉動的聲音,在哥哥耳朵裡聽起來應該像是敵人諷刺的勝利歡呼聲吧! 我正試圖平靜穩住自己的聲音說:所以你認為這很不公平!弟弟,把那輛車給我。 哥哥開始細數過去他認為不公平、偏心的事,說到有點超乎我的想像,原來那些我們大人當時沒放在心上的小事,現在都成了他覺得失寵、不被愛的大事。隨著哥哥把過去的記憶一一翻出,我以為的為你好被誤解,心中的怒火也差點被點燃。 小小深呼吸了下,先緩和、穩定安定讓自己情緒平靜。先有穩定的大人,才有穩定的小孩。等到自己穩定後,接著就是幫助持續擴大委屈的哥哥穩定,依照對哥哥個性的認識,做了個豪賭的急救式同理行為。 此時哥哥內心真正的渴望在我的揣測是: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回應接受,且跟哥哥站在同一陣線的需要。 手上拿著不公平引爆點的玩具車,不帶任何憤怒情緒走向垃圾桶,將車子丟進去,有點粗暴地實踐哥哥內心期待,模糊且錯誤公平的期待。 接著走回兄弟倆中間,將自己原本站立的姿態,調整成坐姿,除了將眼神放到能平視兄弟倆眼睛的位置,也將雙手展開,開始好好引導這個一直被我忽視且被嚴重扭曲的議題: 不公平 。 我溫和且堅定地說:這是你要的公平嗎?你還有覺得哪裡不公平的,現在說一說,我一起處理。 過程中不僅眼神直視左邊的哥哥,也轉向右邊的弟弟刻意直視停留幾秒,一來確定弟弟有沒有跟著受到影響失控,二來間接傳達弟弟也有責任,因為他的壞習慣就是看到玩具就喊想要起鬨。 哥哥似乎被這超出預期的行為驚訝到,雖然馬上恢復冷靜但眉頭皺著,五味雜陳中嗅到了他一絲絲的懊悔。大人小孩都一樣,對於自己擁有的都容易遺忘健忘。開始幫助他喚醒記憶,讓哥哥意識到自己扭曲的事實。 我:你確定真的是那樣?你的房間內....(與哥哥來回確定以導正事實...) 等到哥哥的情緒和理智都恢復到平常狀態後,開始揭曉自己先前豪賭的輸贏結果,等於是這幾年的親子教育付出的驗收,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我:我們還有兩分鐘要出門,如果你懂了也願意,你可以去把垃圾桶的車子拿出來洗一洗,然後拿給弟弟,不然我就是維持這樣的公平出門去。 好漫長不安的等待阿~ 一分鐘後看著哥哥不帶負面情緒穩定地走過去,撿起來花了點時間洗乾淨後,走回來放在桌上給弟弟。心中有股莫名的感動... 我:你的公平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