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就是現在所做一切的回報

 未來就是現在所做一切的回報


我們的教育方式和社會模式讓我們大多數人擅長解決當下的問題,但卻限制我們對未來預測的能力。

這次由教學場域上具有豐富經驗的 菲莉校長 引領,有系統性的引導結構,帶來勇氣去破框想像,已定型且侷限的思考似乎也變得彈性。

每個人對於未來的想像有各自的樣貌。首先,如果要讓群體能具體、聚焦地討論未來,那就要先替「未來」分類、定義一下,以便讓大家置身於同一個時代。

如果沒說,還真不曉得未來可以這樣區分:可欲的未來、疏離的未來、二手的未來、另類的未來。

當我們感受到世界未來之風所吹出的相同時代大浪後,就能夠共同想像並思考未來的情境,進而激起個人浪花,開始分析、掌握我們現在的行動。

在引導結束後的反思,突然想到一句話: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創造未來(Peter Drucker)。

原來,我們的目標不是在預測未來的變化,而是創造我們現在能夠掌握的機會,讓我們想像的未來成為現實。

※後記

在職場上,未來思考的引導似乎比較難以有應用機會,大多以營運管理高層的策略會議取代。

假如要轉換到 產品/團隊/個人 引導思考,或許可以這樣做:
- 對於 產品或團隊 的理想樣貌有哪些?(未來)
- 這些樣貌 可能/已經 產生的影響是什麼?(大浪)
[可以開始做、正在做、做得不錯、未來風險、需要釐清]
- 這些影響,各自可以做的行動應對?(現在)

假如是純產品面向的話,也許可以加入在設計思考的發想階段或近原型階段前,可以先對產品進行未來思考的驗證。

by Agile Hsinchu 2023.6 - 未來思考之浮現議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