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安全感溝通用語55》

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順序「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當安全感被滿足後,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勇氣向外探索、發聲。


這也說明了我們在和別人溝通時,多少都會害怕提出不同的意見或衝突。尤其是,當我們缺乏心理安全感匱乏時,這種擔憂更加強烈,只會想要封閉保護好自己就好。


為什麼缺乏心理安全感會害怕意見衝突?


在沒安全感且不信任的基礎下,每個意見不同的聲音,聽起來都像是一根指向對方的茅,我們可能擔心這會影響我們和他人的關係。我們可能會誤以為對方在攻擊,把對方的意見、價值觀、本人混為一談,進而產生負面情緒"跟那個人說不通"、"那傢伙就是不懂"、"他真討厭"等等,容易就這樣對意見的看法轉成對於對方的評價和衝突。


什麼是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感指的是我們在團隊或人際關係中,能夠感到安心和自在。它讓我們不怕被批評或被拒絕,而能夠放心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如何建立心理安全感的溝通技巧呢?


●分開立場和個人:

-理解每個人的意見只代表他們的觀點,並非對個人的評價。

-不把一個人的想法或提案當成"屬於對方的課題或任務",而是讓它成為"大家的課題"、"團隊的課題"


●聆聽和觀察的重要性:

-注意對方的表情、動作和努力,了解他們的努力和想法。

-確認對方蘊藏在言語中的意思


●清晰表達與理解:

-提出問題時,使用開放式問句,讓對方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

-確保溝通清晰,避免誤解和曖昧。


●激勵和支持他人:

-傳達出"想要了解"的意思,這樣對方才容易說出自己所想的意見。

-所謂的"激勵",並不是要把還做不到的事情,說成好像"辦得到"並傳達給對方。而是在先接受"辦不到的現實"之後,提供對方能朝著"辦得到的未來"前進的支援。


●衝突轉化為成長機會:

-衝突不一定是壞事,它也是我們個人和團隊成長的機會。

-通過建設性衝突,我們可以獲得更多多元的觀點,促進共識和發展。


※總結:

我們經常使用的慣用語,其實都在不自覺地情況下摧毀雙方的心理安全感。

例如「現在有什麼問題嗎?」,當對方被問到「問題」時,會感覺好像不找出「正確的問題」來是不行的。同時,「問題」兩字有著直接表達出無法認同和沒能理解的語感,往往會被人以"沒問題"這種方式給推拒掉。


如果你有感受到人際關係中對方的不自在感,不妨試試本書的溝通技巧,增加雙方的心理安全感,建立一個能彼此都能好好「做自己」的環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