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3的文章

《薩提爾溝通法》

圖片
許多人都會有這經驗,當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時,心中總是有股鬱悶、不舒服的感受。這是因為大腦正高速運轉,試著從過往經驗中,找出並整合所有相關資訊脈絡,把不合理的事合理化。 「不合理」代表認知有衝突,有衝突代表自己失敗、不夠好的自我挫敗感和壓力;而發生衝突的時候,控制疼痛的大腦背側前扣帶迴會釋放疼痛訊號,為了減緩疼痛,大腦就會開始合理化遇到的事,最後可能給出了一個自認為「合理」的答案,不盡然是個事實。 假如大腦一直無法依據過往經驗合理化認知衝突,那麼壓力就會伴隨情緒和行動一起宣洩而出。 例如, 你為什麼老是犯同樣的錯;我這樣的為你好,你怎麼可以這樣;難道你不知道這樣做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薩提爾冰山給了我們的大腦一個「合理」且容易的思考路徑。 每個不合理的行為,背後都隱含著一個合理的期望,一個等待被滿足的渴望。

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圖片
 如果說「閱讀」能提升機會,那麼「桌遊」則能翻轉命運,因為「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當AI成為每個人的基本知識庫後,「怎麼用」就是想像力的差異呈現。 開箱《故事製造所》桌遊,其中核心為故事結構: 目標→阻礙→突圍→挫敗→轉折→結局→領悟 用手上隨機卡牌以講故事的方式,發揮想像力依序拼湊每個階段的故事情境,最後製造出我們共同創作的故事。 翻轉在哪呢? 在猶如人生縮影的遊戲規則中,儘管手上的資源(卡牌)不如意,我們依然努力翻轉手上的命運,在不可能中創造可能。 牌是死的,怎麼用是活的,「想怎麼用」取決於你的想像力,你的超能力。

錯把「期待」當作「標準」

圖片
 今日反思學習:錯把「期待」當作「標準」!!! 主管對部屬,常把自己內心對他未來的期待,作為他現在做事的標準和成長的準則。 父母對孩子,總是拿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角色,作為他當下做人的準則和處事的態度。 兩者都是,未來很好但你現在不好,你不應該是這樣。 不管是對他未來的期待還是理想角色,原本都屬於一種對他的認可和肯定,相信他的能力一定做得到。 但錯把期待當作標準後,卻不知不覺地變成批判和否定。

《逆思維》桌遊讀書會

圖片
《逆思維》桌遊讀書會 這次的設計有別於以往,以科學家思維做了不同的嘗試,看著大家過程中的表情和啟發的回饋,自己也放心開心多了。😁 取書中精華: - 檢察官、科學家、傳教士、政治人物 - 科學家重新思考的特質,謙遜、懷疑、好奇、發現 - 二元偏誤是重新思考的觸發點 玩桌遊體驗: - 個人版逆思維 - 化身為科學家 - 每個好發明都有著逆思維 改故事繪本: - 團體版逆思維 - 場域的建立有助於框架的突破 - 每個決策共識都是反覆的逆思維 原以為大家比較有感的會是個人版,沒想到團體版大家才玩得更"開"😝 迷你坊的桌遊讀書會結束後,有人反應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我想應該是腦袋《逆思維》了數次後,思維框架被彼此擴大了點,感覺可以思考更多吧💡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圖片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人會經常不經意地把焦點放在自己所欠缺的事物上,閱讀也不例外。那些吸引你的文字段落,有著你心中期待自己的樣貌。 喜歡閱讀的人,其實並不是真的在看書,而是在書中與理想中的自己對話。 「好人生」等於「理想中的自我」。書中提到閱讀養成的八大能力,事實上就是理想中的你會擁有的能力。 ★如果你正處於迷茫或者在尋找美好的自己,不妨到書店奇遇那本擺在角落屬於你的命定之書。 "買書"是最划算超值的交易:僅需幾百元,就買到了對方一生的經驗。 "閱讀"是最沉浸的角色扮演:僅需幾小時,就經歷了對方一輩子的歷程。 "金句"是最神奇的魔法咒語:僅需一句話,就解開了自己一世人的糾結。 "書本"是最神秘的異度空間:僅需一本書,就能開啟你不一樣的人生。 

《團隊活化結構》致敬 15%解決方案

圖片
《團隊活化結構》致敬 15%解決方案 書中33個「團隊」活化結構方法,轉換成「個人」活化結構方法,體驗魔法書的力量。 情境:當目前狀態下無法改變的事,讓你感到無能為力或恐懼時,重新聚焦在自己還能決定/行動的事情上。 ▌15%解決方案 發現並關注每個人現在擁有的自由和資源 ★個人版 選定一個你想要達成的目的 選以下三種方法其中一種 - 找一位善於分析的朋友,說說你目前的處境、擁有哪些資源、嘗試過的行動,問問他,目前的你還有哪些可能/自由? - 獨自思考寫下「還有哪些可能性/自由?」、「還可以獲得哪些資源」、「什麼是可以做的?」 - 使用ChatGPT為知識家,說說那些絕境下還能突破的小故事來啟發你 ==詠唱如下== 你是一位__領域專家__,請分析我的處境、資源、行動,並列出20項我沒提到且意想不到的建議。 我的處境:... 我的資源:... 我的行動:... ==== 例如: 你是一位職涯規劃師,請分析我的處境、資源、行動,並列出20項我沒提到且意想不到的建議。 我的處境:我在同一家公司已經工作十年,最近想要換工作,但遲遲都沒有新工作的消息。 我的資源:職稱是主任、擁有許多跨部門溝通經驗、帶領過10人團隊 我的行動:自我評估優劣勢、主動投遞履歷、找獵頭、請前同事和朋友介紹、學習新技能、尋求反饋、在 LinkedIn 上建立個人檔案、建立個人品牌。  

《成長性思維行動指南》

圖片
  《成長性思維行動指南》 成長性思維:認為「人的智力、能力、才能及其他素質是可以透過努力、學習與專心致志而發展」的信念。 定型化思維:認為「人的智力、能力、才能及其他素質是無法加以大幅發展的固定特質」的信念。 但複雜的大腦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二分法就區分成兩種人,而是我們對於某些事情或情境,容易落入定型化思維。假如這些情境又常常發生,則會不知不覺養成慣性,久而久之變成個性。 這本書雖然是以教室情境教學為主,不過拿來當作職場、生活的刻意練習的行動,其實也是相通實用。以下舉幾個書中的行動指南: ▌改變用詞 我永遠不可能擅長這件事  VS  只要我嘗試,我就有可能會進步 這太難了,我要放棄了  VS  這看起來很挑戰,我相信可以從中學到很多 我又犯錯了  VS  犯錯是學習的一部分,我會從錯誤中學到並改進方法 我試過了,但我沒辦法做得很好  VS  我可能還沒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只要我不斷嘗試和實驗,我會學到如何更好地做這件事情 ▌找出定型化思維的觸發因子 找出會觸發自己定型化思維的環境因子與內部因子,然後,根據這些因子,擬定克服定型化思維的計畫,好讓自己持續採取成長性思維。 例如,這種情況總是發生在我身上。想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某些習慣,以至於經常吸引了這些事情。 ▌自我覺察 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有什麼感受,以及為什麼有動力去做某些特定的事。 -找你擅長做的事 -找出你不擅長做的事 -當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時,有什麼感覺? -當你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時,有什麼感覺? -你害怕做的事。為什麼你害怕做這件事? -你能找到方法克服這種恐懼嗎?你會付出什麼代價?有什麼因素可能阻止你這麼做? -要是你克服這種恐懼,可能碰到最棒的事情是什麼? -要是你不克服這種恐懼,你可能會有什麼遺憾? -如果其他人也有這種恐懼,你會鼓勵他們是著去做哪三件事? ▌「還沒」的威力 只要你轉個彎過去,成就就在那裡等著你。 我做不到  VS  我只是還沒做到而已 我沒法做好這件事情  VS  我還沒掌握到技巧  這件事不可能辦到  VS  我還沒想到這件事可以怎麼做 ▌PMI分析表 P是指「正向」(Plus),M是指 「負向」(Minus),I是指「有趣」(Interesting) 成長思維,經常看到的是「機會」;定型思維,往往遇到的是「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