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錯了,再怎麼努力走也到不了目的地
O同事:
「我想跟你請教一個問題~」
「如果我想學習專案管理,那你會推薦哪個單位的課程,或者是書籍嗎?」
「這個比較偏向下班後的自我學習的部分啦!」
我:
「這樣有點大的議題!反過來問~
你想學習專案管理,是想解決目前的哪個困境/痛點?還是就多多學習成長?」
O同事:
「主要算是多學習成長」
「還是你現在方便可以找你聊聊嗎?」
在還沒完全了解他的前後情境,實在沒法給他建議。議題也有點廣,還來不及主動邀請他當面談,O同事就主動的約我面對對聊,不難看出他積極的個性。就這樣我們從電子訊息到面對面,開啟了我們的對話。
化夢想為動力,而非壓力
進一步詢問後,才發現,O同事已經進公司一陣子,在目前的工作領域上,雖然喜歡,但似乎看不到能往上晉升的機會。所以想要額外加上專案管理的技能,讓自己更有實力、能力、機會往爬上。
而想要在短期能晉升的原因,來自於經濟上的自我期許壓力,想在三年內能買房子安定下來。
說也奇怪,這樣的例子遇到不少,都很輕易訂出遠超出目前自身能力的"明確"夢想,但卻沒辦法清楚展開"怎麼達成的階段小目標"。
結果,美好的「夢想」莫名變成「壓力」,一不小心又時不時的「焦慮」。夢想應該是動力而非壓力。
接下來我們就在一步步對談中輔助O同事,自己能訂出清楚明確的第一小步為目標,先讓他腦袋慢下來思考,視野拉近一點,眼前的第一步應該是什麼?還會是專案管理嗎?
如果方向錯了,再怎麼努力走也到不了目的地
O同事之所以會想朝專案管理方向轉職,是因為對專案經理有些錯誤的憧憬,好像專案管理比較高人一等,且容易晉升,容易當上主管。
再加上自己對於在小組中扮演的溝通、協調角色,認為還能勝任,感覺也不賴,所以就直覺的想往下繼續深入、讓專案能力替自己的專業加分,然後"期待"主管能因此看見後馬上提報晉升。
在O同事描述,為什麼選專案管理當作下班進修的原因,聽的出O同事內心沒說出嘴的滿滿期待。所以要讓他踩個煞車,先拉回到現實世界,看清楚自己的狀態樣貌後,再來看看我們能怎麼做。
我:「所以,你認為你在小組扮演的角色很到位,這樣的能力有被主管肯定?是他需要的嗎?還是你的想像?有在績效面談中確定方向,你的下一步要如何,才會有機會往上?」
拉回現實總是有點殘酷的。畢竟能提報你的是你的主管,如果他不認同你多做的事,甚至覺得你應該先回到你的專業能力,先站穩後突破,被大家認定此領域的專業,再來談談跨領域的價值。
晉升加薪只是成功後的自我激勵,更重要的焦點在,過程歷練
如果你的專業能力和額外多做的事自認為有價值,主管早就提報了,他不是沒看到,而是覺得"還好"而已。然後你的心力和時間就在這不自覺當中,分散了,變成兩邊都不像個樣。O同事似乎開始看到自己的真實現象。
我們開始拉回聚焦,先從自己的專業深入,累積歷練、經驗和能力,再外擴領域。O同事期望自己的主管職涯方向,這時晉升就有另一層意思,
「你的下屬也會用同樣的問題來問你,到時你有能力看出問題點、引導/輔助他成長?」。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法在晉升過程中,找出如何讓自己成長的方法,並從中獲得讓自己成功晉升的歷練,你大概也無法跟他有效的對話引導、點到他的問題點。
先從自己專業能入著手,試著去分析、擬定計畫,然後跟主管做互動、確定,"這樣的專案價值是否有機會往上?"
在這階段,培養能發現別人無法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很重要的方向。有辦法主動創造機會,找到價值點,變成人生經驗,這也是主管必備能力之一。
方向對了,每一步的累積才算數
當你有專業時,別人才會信任你,願意多聽你講話。我們訂出第一步的方向是,從自己的工作領域開始,「找出有價值的地方,從無到有的設計、執行。沒錯,這就是完整的專案管理」。
而這具體行動為「先確定目前的漏洞價值或未來提出的優化或新架構、方法導入....等等想法,是否足夠晉升,順便找到主管的衡量標準」。
有了方向和具體行動後,再回頭檢視下我們開頭聊天的議題,透過反問讓O同事花點時間消化、連結。
「下班後要自我學習的進修方向是?」
「第一步的前置準備與充電應該是什麼會更好?」
這決定在"第一步"需要的能力本質是什麼?才決定我們要怎麼進行強化。
這個能力本質在於「挖掘」「分析」能力,有沒有辦法看到盲點,這會需要自己有沒有辦法產生"不同的觀點"。而常常訓練自己做系統性的思考、反思或者換位思考、跳脫目前視野、跳脫框架去想想,才有機會發現有價值的機會點。
所以,下班進修可以先從自己能掌握事情「閱讀」開始。除了日常專業領域的新資訊接觸,還需要有目的性的閱讀,挑些能讓自己有新觀點、反思、增廣視野的書籍,強化自身的挖掘事物能力。這樣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專案上,發現到或主動創造有價值的專案來提報。
你要的不是專案管理,而是人生管理
從O同事的表情看來,這跟他原本預期的落差有點大,但似乎更清楚明白該怎麼做第一步會更好。另一個課題就是,
該如何在下班後挪出原本沒有的習慣和時間呢?
成長是必須要點付出的,並不會憑空獲得。職場中工作時間上的學習,我通常不會稱為成長,因為那是目前專業領域、公司付錢請你來的基本專業技能。為何這麼認為?
可以回頭想想一下,是不是工作個3~5年就停止學習了?如果沒有特別去額外付出些什麼,還是想從工作環境中成長,幾乎不太可能了,此職務上該瞭解該學習該需要的,你都已經熟悉才對。
換句話說,工作三到五年左右,還沒出現撞牆、焦慮、意識到學習停滯時,反而是該擔心職涯可能從此就維持這樣的狀態,不上也不下,不好也不壞。當然,這樣的職涯狀態並非說不好,只要自己感覺不賴,不會有負面情緒,生活與工作是平衡,這樣的人生挺好的。畢竟,工作是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是為了工作。
當你有追求的目標和夢想出現時,你就會立刻發現,你周遭的工作環境已經沒法提供你學習成長的機會,然後夢想開始成為焦慮的來源。相同的事也發生在O同事身上,雖然腦袋很渴望,但身體很誠實,夢想沒成為動力,所以下班作息、興趣還是以放鬆為主,過去讀物也比較跟挖掘與分析能力無相關。
最後,給了O同事一個建議,如果願意的話,回去花個時間,把今天的對話筆記下來反思、分析、關聯,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新觀點或新發現,這也是你晉升的必備能力,也是你主管職涯所需的歷練。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