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這本書的有很多故事情境都很貼近發生在自己或朋友中,故事裡加上作者突然一句客觀中立的"點醒",每句金句讀起來中共鳴不斷。從別人的故事和作者觀點,教會讀者怎麼做人,做一個讓自己有感好人、善良的人,而不是一眛地做善人但自己卻委屈不開心。

這類書籍也有療癒人心效果,但如果只是淺淺讀過一遍,雖然讀完有種暢快感,大概就跟看到終於邪惡的一方被正義的一方教訓,也只停留在別人身上。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依然存在,然後很可能床頭上已經擺滿很多這類的書,只能不斷安慰自己,最後就放棄變成無所謂,毫不在意任何事情也沒法燃起熱情。

所以,這類的書要好好從故事中找出作者想表達的"模式/觀點",應用在實際生活上,讓問題能被解決,不能只是光被療癒而已。其實這本書可以很有效益,畢竟會主動找這本書來看的,通常看到這書名是有共鳴感或瞬間連結到人生經驗,好奇且想透過書本試著找到答案。

我們來拆解書中的結構找出模式,先從故事切入。故事共同點大多顯示、傳達了哪些事情給讀者,可能是方法、行為、行動、情緒、觀點、模式...等等。本書從情緒來看看,試著連結一下自己或朋友的生活經驗的情緒,自己是不是也常常有這些情緒呢?

為何會有以上情緒的發生呢?

這是因為我們大多超過了自己的心理界線,但卻不知道界線在哪裡,為什麼被侵害超過,然後產生了負面情緒來應對。

我們從書名和書的大綱來驗證一下,尤其是這本書名取的很有意境。
"善良"通常是一種付出,"鋒芒"是一種行動,當你的付出所期待的饋有了很大的落差,你的行動就需要做些調整才不會導致不平衡。
當我們的 善良/付出 有個 原則/界線,且是基於我們心中的價值觀,自然期待的回饋就會合理,也就不需要有特別的"鋒芒"來對應處理。

書中有一句話「善良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和審視事實之後,做出能帶來最好結果的選擇。」,針對這句話來拆解。當事情來了,你用什麼樣的價值觀和原則來做出行動,用張圖來表示,

第一章節,你以為的善良,其實只是懦弱。

第二章節,說好的「吃虧就是占便宜呢」呢?

第三章節,你多餘的犧牲,他看不懂也不心疼

第四章節,你有多好,他就有多壞。

第五章節,可以替人著想,但要為自己而活。



第六章節,可以替人著想,但要為自己而活


最後,把書本的模式拿來連結一下自己的經驗,找出一件類似的情境,努力付出卻得到失望、委屈...,想想當時事件上,如果給自己些原則/界線,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發生。先定義該事件中你的價值觀是什麼,再針對此建立原則/界線來應對。


來點正面一點的例子,例如:

當你面對挑戰出現的時候,內心先把界線召喚出來告訴、提醒自己,自然就會做出對應的合理行動,也會坦然接受結果。既然是界線,別忘了越明確越好,假使這次做出的行動不如預期,再回修調整界線,慢慢的就會有完整明確的自己,"做自己"也不是件難事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