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0的文章

繪本故事

圖片
這次挑了三本故事繪本 「飛天獅子」、「美麗的葛莉絲達」、「快一點慢一點」,暫時跳離一下以文字為主的書籍,感受不太相同的大腦閱讀運作方式。繪本著重在情境的構思、故事的鋪陳、元素的呈現、顏色的變化,加上精短敘事文字搭配圖像,表達作者想要呈現的意涵。 有趣的是,繪本較容易由感性切到理性,同一個故事畫面,在每個人的生活、背景、經驗下,會產生不同的詮釋和觀點。而文字閱讀則是理性切到感性多些,由真人故事的搭配想像,再加上作者描述的功力,讓讀者共鳴並反思。 繪本在我感受起來,因為文字引導並不多,看圖像時,大腦就一直不斷在反思,這畫像想要表達些什麼。再來,一張故事圖片,也有著豐富的內容和情境全貌,也因為已經看到全貌,就比較容易去思考並做整體感受。相反的,因為平常閱讀文字習慣了,剛接觸繪本時,會看不見、且很有可能忽略的故事元素,就錯過了繪本的意境和作者想表達的寓意。 以下簡單的感受下幾個故事元素和解讀~ 【飛天獅子】 譬如說,飛天獅子其中一幕,臉部的表情一邊藍色一邊黃色,也許就可詮釋成獅子的內心世界開始不一致的表現。 那獅子為何是抓斑馬而不是其它動物呢? 因為貓科類動物,對黑白相間的斑紋識別上很吃力,同時為了證明自己能力很強,所以畫了斑馬為代表。這某個寓意上,是不是也說著我們自己常常做超出自己能力外的事情,只為滿足他人或證明自己呢? 飛天獅子讀完後,用四個問句讓大家反思一下故事內容, ●有哪些影像仍然停留在你的腦海中? ●故事讓你聯想到真實生活中的什麼事件或經驗? ●故事想要傳遞的訊息是什麼? ●你會幫這段故事下什麼標題? 【美麗的葛莉絲達】 美麗的葛莉思達公主在別人心中的完美,也讓人總是沒頭沒腦的跟隨著,雖然黑色幽默的畫面會讓人恐懼了一下,卻也瞬間讓人共鳴、深刻認同。 即使這樣,還是有辦法相處在一起,只要雙方有著適當距離,保持彼此一些空間,也許不要太過計較每件事,反而是雙方最舒服自在的相處模式。 美麗的葛莉絲達讀完後,用四個問句讓大家反思一下故事內容, ●有什麼吸引你的注意力? ●哪裡觸發了你的想像或聯想? ●你覺得這故事背後隱含了什麼訊息? ●這個故事傳遞的訊息,想讓我們得到什麼新觀點? 【快一點慢一點】 雖然是小朋友的角度來看大人的世界,但也似乎讓我們警覺到,大人的我們不曉得在哪時候就被裝上的發條,一直在快速運轉中,似乎沒辦法好好做自己。 好像必須到了某個重大事件不得不後,才肯

《找到你的為什麼(FIND YOUR WHY)》

圖片
本書由賽門.西奈克提出的黃金圈延伸而來的實踐版,讓個人也能照著此書的操作,找到自己人生的WHY,做為所有行為的準則和目標的發展依據。 以商業、行銷來闡述WHY是什麼,相對的不那麼抽像,因為最終會對應到一個產品價值的產出。但如果是人生的WHY就相對抽像、無形、模糊,也不是那麼好理解。 假如把WHY換個中文呢? 沒錯,就是"信念、初心",應該會相對好懂一些。 說到人的信念、初心,就一定要先來談談什麼是成就感,什麼是快樂。 成就感:內心的深處的動力來源,通常是常久的,知道為什麼做這件事情,以「愛」為代表字。 快樂:做完事情後,對結果的情緒回饋,通常是短暫的,做什麼的結果,以「喜歡」為代表字。 也就是說,如果要找到心中的WHY,可以順著"成就感"來探索、釐清。 舉個例子,賽門以黃金圈的模式形容的APPLE的行銷方式, 只講WHAT:我們有一支很棒的手機,規格很好,使用簡單,外型時尚,想要買一支嗎? vs Why: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要挑戰現狀,深信明天將會更美好。 How:基於這樣的價值,我們的產品擁有最美的設計,而且簡單又好用。 What:這就是我們的iPhone,一支最棒的手機,想要買一支嗎? 哪一種能打動人心讓消費者買單呢? 上面是比較屬於商業面的闡述,來看看個人面的描述大概會像怎樣, 這是NPO公益募款平台的行銷,"做件讓自己感動的事",這句話在找資料的過程中,也不小心觸動了我的WHY,因此不小心就捐款了。WHY也總是能讓你奮不顧身、不小心的堅持做出行動。 以上是知道WHY而做出對應的行動,那假如都只是做WHAT呢? 大多數的人都常常只做WHAT,因為這相對容易,大腦不太用深入思考,總是能立即獲得回饋。如果做的好的話,就是快樂的回饋,然後帶來明顯的價值。通常是被交辦,很有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只要時間拉長一點的話,就會發現,自己好像一直在做重覆的事情,然後開始疲勞、厭倦。然後利用換個環境來逃避,剛開始好一些,隨著時間一久,又開始惡性循環了。 舉個生活上常常發生的例子,大多數人工作不都是為了賺錢嗎? 錢只是結果,不是動機。 可以反問自己個問題,有了錢後,想要做些什麼? 焦點不該是錢,它也不是驅動人前進的動力。試著從要想做的事,找到WHY,讓工作更有動力而不是壓力。 來看看本書作者的WHY、HO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圖片
這本書有很多故事情境都很貼近發生在自己或朋友身上,故事裡加上作者突然一句客觀中立的"點醒",每句金句讀起來共鳴不斷。從別人的故事和作者觀點,教會讀者怎麼做人,做一個讓自己有感好人、善良的人,而不是一眛地做善人但自己卻委屈不開心。 這類書籍也有療癒人心效果,但如果只是淺淺讀過一遍,雖然讀完有種暢快感,大概就跟看到終於邪惡的一方被正義的一方教訓,也只停留在別人身上,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依然存在。然後很可能床頭已經擺滿很多這類的書,只能不斷安慰自己,最後放棄變成無所謂,毫不在意任何事情也沒法燃起熱情。 所以,這類的書要好好從故事中找出作者想表達的"模式/觀點",應用在實際生活上,讓問題能被解決,不能只是光被療癒而已。其實這本書可以很有效益,畢竟會主動找這本書來看的,通常是看到書名有了共鳴感或瞬間連結到人生經驗,好奇且想透過書本試著找到答案。 我們來拆解書中的結構找出模式,先從故事切入。故事共同點大多顯示、傳達了哪些事情給讀者,可能是方法、行為、行動、情緒、觀點、模式...等等。本書從情緒來看看,試著連結一下自己或朋友的生活經驗的情緒,自己是不是也常常有這些情緒呢? 為何會有以上情緒的發生呢? 這是因為我們大多超過了自己的 心理界線 ,但卻不知道界線在哪裡,為什麼被侵害超過,然後產生了負面情緒來應對。 我們從書名和大綱來驗證一下,尤其是這本書名取的很有意境。 "善良"通常是一種付出,"鋒芒"是一種行動,當你的付出所期待的回饋有了很大落差,你的行動就需要做些調整才不會導致不平衡。 當我們的 善良/付出 有個 原則/界線,且是基於我們心中的價值觀,自然期待的回饋就會合理,也就不需要有特別的"鋒芒"來對應處理。 書中有一句話「善良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和審視事實之後,做出能帶來最好結果的選擇。」,針對這句話來拆解。當事情來了,你用什麼樣的價值觀和原則來做出行動,用張圖來表示, 第一章節,你以為的善良,其實只是懦弱。 第二章節,說好的「吃虧就是占便宜呢」呢? 第三章節,你多餘的犧牲,他看不懂也不心疼 第四章節,你有多好,他就有多壞。 第五章節,可以替人著想,但要為自己而活。 第六章節,可以替人著想,但要為自己而活 最後,把書本的模式拿來連結一下自己的經驗,找出一件類似的情境,努力付出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