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需求探索找到產品連結與認同感
【透過需求探索找到產品連結與認同感】 團隊成員對於自己開發的產品 總是 無感? 試試先讓成員多些理解需求的WHY,為何要做這需求、需求的由來。進一步共同創造需求,設計需求、探索需求。漸進轉變,從做功能、做需求、做產品到做市場,一步一步把產品變成團隊的事,價值也會自然提升。 團隊第一個面臨的困難應該是時間成本的投資? 如果要團隊8人左右,一起來發想、創意需求,花上以天為單位,八小時以上的時間做設計衝刺、設計思考,獲得一個活動方案,通常團隊自己就會是最大的瓶頸。 一來是捨不得投資時間成本,尤其是產品還在相對穩定狀態,更是不願意額外花費時間。 二來是不熟悉團體討論模式和方式,導致每次的討論都又臭又長沒結論。會議的意願也因此降低。 假如,團隊成員包含著老闆層級,對於時間的付出和效益,更要精打細算控制。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還不錯的共識方案進行原型驗證,將會是一大考驗。 那我們該如何讓團隊討論會議有效率且順利產出方案呢? 這時候,有目的性、經過設計、規劃的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 大致步驟: ●理解團隊成員狀況、前置作業與授能 ●瞭解目前產品的屬性、需求與目標 ●可用資源的應用(空間、軟硬體、時間、物品.....) ●選擇合適的思考工具(影響地圖、使用者旅程地圖、同理心地圖、焦點討論法ORID、人物誌PERSONA、KJ法、GROW成長模型、六頂思考帽、價值流程圖、大型白板+便利貼.....等等) ●理出要進行設計的方向 ●各自發想,整合創意 ●原型製作 ●使用者驗證 盡可能的把時間拆分運用,分成每次會議2小時左右。團隊精神注意力集中,會議也較有效率。 降低開會時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點 事前準備 。 為了讓會議中保持有資訊、內容可以團隊討論,要先做會議前的資訊、數據搜集。 原則 - 線上合作、線下分工。 簡單介紹一下團隊討論每個階段的幾個重點。 ※理解成員、產品、資源、目標 每個會議都要訂目的和目標,確定後,設計引導流程,讓團隊能做有效的思考和討論,發揮最大的時間成本。 -成員 成員要確保四種角色的存在: 推動者、反對者、跟隨者、旁觀者 。 每個角色都要有,也要平衡。人對了,討論的氛圍就成功一半,場域自然會產生創意摩擦與火花。假如團隊真的缺少某個角色,會議前可以指某位成員為該角色。成員的個性也會決定討論的品質好壞。 -產品 成員的產品思維和觀點也需要進行改造,改變原有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