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觀念 - 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
【敏捷觀念 - 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
前一陣子替團隊整理了一下,關於User Story的觀念釐清,不小心就做了一百張簡報。參考網站 Ruddy Lee、使用者故事對照、如何寫出 User Story、不可或缺的精益、敏捷需求實踐....,網路上資料很多,但也相對零散,所以需要的話,可以去上CSPO的課程,會有較系統性的資訊,或者去上相關課程也能讓觀念較為完整!
這次主要在做的事,是針對團隊狀況過濾訊息,依團隊目前狀態需要的資訊做系統性整理,大原則就是「夠用就好」。
既然取之於社會(網路),那我也就用之於社會,回饋一下內容。
簡報內容大致如下:
先講結論,敏捷對於VUCA環境的適應性很大,所以,要跑敏捷前,請先確定好,你們是真的在VUCA環境,而不是為了潮而跑。否則,也只是會精通錯誤的技巧和觀念而已。
先確定好自己目前狀態位置是否適合。沒問題也認同的話,我們再來重新定義一下,對於User Story的想像一不一樣。
請記得一件事,聽一則好故事,是需要時間的。相同的,專案沒有足夠的討論時間與空間,就別太糾結一定要用"使用者故事"。適當的情況下,用正確的規格描述,做出同等價值的產品,這才是敏捷阿!
要用對故事和用對方法,不然它也是會變成隕石的可能。
如果要拆解這故事,我們會用哪些方法來寫劇本呢?
大多數的人在說使用者故事的時候,會卡卡或不踏實的原因,是因為使用者故事本身就是一種抽像的描述,是拿來討論的,也必需是開放思考的描述。但忘了先給這個故事一個情境,
讓它還是在焦點內做發散討論。有時也沒給上下文的想像空間,造成做出來的功能不符,如果最後還沒討論,那就更慘了。
講故事前,請先把構想描繪出來(故事全貌)。
沒錯,就是用影響地圖(Impact Mapping)、使用者故事地圖(User Story Mapping)來做故事情境與上下文。
影響地圖:透過視覺化的方式,建立商業目標與產品功能的關係,以及背後關聯的假設。
使用者故事地圖:透過視覺化的方式,建立使用者場景與技術規格間的聯繫,輔助團隊有效溝通。
那.....
使用者故事
5C原則:Card、Conversation、Consequence、Confirmation、Construction
四個基本要件:抬頭、故事、場景、註釋
技巧:畫面、使用者故事+流程圖、實例化需求、驗收標準(Acceptance Criteria)、INVEST原則、DEEP特性、目標
避免:異想天開、身份不明確、太過詳細、已有解決方案
鼓勵人人參與設計、鼓勵延後細節
【結論】
不管是故事還是規格書,只要用對產生價值,都是好方法,沒有誰比較好或比較高級,也沒有規定用敏捷就一定要用User Story,只是提供另一種選項。
所以,還是要回頭檢視一下,目前所在團隊狀況、專案性質與壓力、成員能力...等因素,做些平衡取捨,讓產品以最高價值的狀態產出,才是最終目的。
提供團隊成員上課後的心得回饋。
1.今天一個新的發現是什麼?
2.我們今天學習到什麼?未來可以應用在哪個地方?
●User Story的重點,是在引導後續的討論&抽象化原則
●目前專案不適合用完全的敏捷,但可取部份方法。未來可用在從無到有的專案
●需求探索的好方法-藉由影響地圖建立探索
●共識才是敏捷核心。加深敏捷觀念,期望未來能應用
●方法是多樣的,可以擇自己需要的使用
●抽像的描述利用場景,讓相關人員共同討論,幫助了解真正的需求
●系統化的圖像或可視化的影響地圖與使用者場景,是個很好的工具
●建立User Story未來可用於未知產品的開發上
●新產品可以使用,並且以集合大家智慧為優先
●再次複習User Story相官的結構與存在目的與意義
●User Story的精神與目前專案狀況有很大差異
●User Story寫法。應用在新需求討論上。
另一種使用者故事運用,群體需求探索確認:https://cunnyyun.blogspot.com/2020/05/user-story.html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