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Agile Summit 2019 消化整理 - 教練、引導

圖片
( Agile Summit 2019 , 共筆 ) 翻轉企業的實踐力:教練技術協助敏捷更敏捷? ●企業最在意的關鍵字:激勵、溝通協調、執行效率、團隊合作、當責 ●讓改變發生的元素:明確目標協議、高頻率對焦檢視、正向溝通、專注優勢、調整適應 ●先教"回饋"再教"提問" ●結構 > 環境 > 文化 ●教練工作:釐清目標後,跟隨確保發生 ●不良的溝通習慣 ●影響溝通因素佔比:55%肢體、38%聲音語調、7%內容 ●但要避免太在意55%導致不夠真誠 ●三明治溝通法則要看狀況使用(搭建關係),非一定照用 ●關係建立後,溝通要精確,不須過度包裝語言 ●即時溝通的重要性,現在不說哪時說? ●人不怕指點只怕指指點點 ●領導不在於告知,而在於啟發員工去挑戰未知(提問) ●問題解決導向 VS 肯定式探詢 ●肯定式探詢:欣賞、想像、探詢、創造、多做"可能做的" ●大多數人不知自己的優勢,卻很清楚知道劣勢 ●如何才能讓對方真正採取行動?教練一定是從50%以上開始     10% 聽到可能可行的方案     25% 有意識 認為需要做     40% 決定大概何時會做     50% 計劃好應該如何開始做     65% 公開承諾自己一定會去做     95% 承諾並與人定訂後續方式 ●企業總是知易行難:資訊超載、負面過濾、欠缺追蹤 ●領導是意願而非能力,高效能的背後是高意願,是真心想要某個目標發生的意願 管理者如何掌握教練式領導力 - 申建 ●團隊績效往往小於個人績效總合 ●組織進化的四象限整合模型 ●避免 踢貓效應 ●建立試錯機制 ●教練一開始可先專注在"焦點"帶來的結果(小勝利) ●每個人的內在驅動力不同,需客制化 ●教練的哲學:人是OK的、人做的決定是當下最好的、改變是不可避免的、任何行動背後都有正向的意圖、人是有資源的有能力的 ●三種因素決定個體行為 B = f(P,C,E), B:行為  P:個性 C:能力 E:環境 ●打造環境 然後 賦能 最後 放手 你的團隊已經人人敏捷了嗎? - 林思玲 (Frieda) ●以"現實"為主軸分享,並以大量的反問句引導聽眾反思 ●

Agile Summit 2019 消化整理 - 敏捷

圖片
( Agile Summit 2019 , 共筆 ) 十年敏捷路,談企業轉型經驗 - 徐柏峰 (Percy 老師) ●如期如質如預算,套用到現在的軟體開發真的是合理嗎? ●成功 = 創造價值 = 東西有人用、流程划得來 ●敏捷不是用來導入的,是用來轉換觀念,增加勝率 ●如期如質如預算 => 轉成 創造價值 2015 - Copyright © 2015 The Standish Group International, Inc. ●"需求" 應該要被理解後轉換成 "需要" ●敏捷轉型五階段(逐步堆疊缺一不可): 理解敏捷、搞懂概念 > 建立團隊、協同合作 > 提升效能、持續精進 > 跨隊合作、互賴降低 > 全面啟動 ●敏捷四個重點:上充(授權)、下喜(改變)、理應(實踐)、外合(無間) ●組隊策略、配套措施(考核、教育、競賽、認證)、裡外實踐(教練團、部門、研討會、道具)、合作無間(老師、教練、引導者、師父) 2 年全職 SM 經驗分享 - 黃世銘 (Sam) ●講者經歷:觀察 -> 引導 -> Scrum 指引 -> 協助團隊自組織 -> 新挑戰 ●想帶給團隊什麼?目標是什麼? ●客製團隊成長計劃而非通用 ●發言頻率、知識傳播 - > 引導 ●想帶來的影響? ●讓團隊思考六個月後,團隊理想的樣子?別人會怎麼看我們? ●怎樣算好的ScrumMaster?找厲害關係人聊聊、期待的改變、改變後的具體效果? ●不斷進修與交流,才能把經驗和知識帶回給團隊 ●如何衡量SM的績效?團隊成員的主觀評量,前後差異 ●SM的專長可以配合團隊需求來招募,如需技術型、引導型、教練型 哥談的敏捷不是技術,是人生 - 董大偉 (David) ●計劃幫助自己思考、幫助別人理解自己(溝通)、面對變化 ●敏捷透過迭代來面對變化、潛在可交付增量、專注 ●目標越多,完成率越低 ●領導人要能抗拒目標的誘惑,減少目標 ●找出指標(領先、落後),有機會努力改變的 ●找到領先指標(視覺化)是通往成功的路徑;迫使我們看清不想面對的事情,進一步找到實現目標的方法 ●

Agile Summit 2019 消化整理 - More Fearless Change

圖片
( Agile Summit 2019 , 共筆 ) 二天下來的演講資訊,來內化、分享一下我自己參加場次的心得和重點。「知識本身沒有價值,被運用後的結果,才是知識的價值。」 - 杜書伍 第一場[Myths and Patterns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 Linda Rising 《 從1到100用心求變(你我都需要的63個持續改 進與提升策略) 》 63個模式簡單好用,行之有效,能從邏輯、情感和意願三個方面積*擁抱變化,實現個人日常生活與工作的整體提升。 這次作者在會場舉例五個常見的Myth(迷失)和Patterns(模式)來解決問題與持續進步改變。最有趣的是,剛好隔天現場的體驗坊[敏捷教練工具箱:讓改變持續發生],也是運用此主題來進行活動體驗。 [敏捷教練工具箱:讓改變持續發生]- 劉珮茹 (Erica Liu)   聽到有共鳴的關鍵字 ●Why Change?找出你的動機、情境與方法 ●先建立信任關係,不說敏捷 ●樁腳(傳教士)、關鍵人(有影響力的) ●FOOD ●為小勝利慶祝,持續動力 ●利用Patterns(模式)促進討論、參與度(全體動腦) ●Coaching Cycle:問題、選項、實驗、檢驗 ●挫折復原力  = 敏捷 活動方式: 小組中訂出一個問題情境,63個Patterns當做撲克牌,每人拿五張,輪流出自己覺得適合解此議題的Pattern,再說明自己的看法提供參考討論。 我們小組題目是:APP上架後,評分很低,沒人在乎~ 小組成員把自認為可用Pattern拿來做套用討論。 活動體驗: 利用群體智慧與63個Patterns當作卡牌使用,針對一個問題思考,以Pattern提供可能解法來幫助問題,進行不同層面的想法激盪討論。就好像別人整理好的經驗框架先拿來套用看看,是否能解決你的問題。這種方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講出想法與意見,共同參與問題解決,也很適合運用在回顧會議。 這種方式也讓我想到,"系統思考"中也是提出CLD(因果環路圖),讓大家能運用思考工具做出全觀檢視後,在理解與找到真因後才做出行動決策,降低日後風險、成本。但個人覺得,CLD其實一時間不好入手運用,但用第五項修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