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5的文章

你正在團體還是團隊中?

圖片
 在一起工作但沒有共同願景畫面的一群人,只稱得上是「團體」,而不是「團隊」! 也因為這信念, 前陣子又假借專案&產品經理的名義做了新創團隊的kickoff😄 簡單分享流程設計的概念: ★[破冰三問題] 1.你吃過的最奇怪的食物是什麼? 2.你小時候最喜歡玩什麼? 3.你會如何向五歲的小孩描述你的工作? 意涵: 問題一,再怎麼奇怪的事  你都做過 問題二,玩樂的心能讓你投入與創造,即使別人覺得很無趣,你也能玩出屬於自己的世界 問題三,我們可以重新看待工作的定義:職業、事業、志業 ★[我的使用手冊] 1.我的工作原則和處事風格 2.怎樣和我溝通合作最有效率 3.我的地雷 意涵: 將每位的手冊轉換成團隊公約或規範 ★[打造團隊的願景樣貌] 從我到團隊,共同創造"最理想的團隊樣貌"! 意涵: 想像不如看見! 團隊可以期待我什麼?我可以期待團隊什麼? 期待,讓期待發生!!! ★[總結] 彼得杜拉克: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創造未來。 動力滿滿的kickoff之後,就是滿滿任務等著團隊🫰

《創業精神從10歲教起》

圖片
  「創業精神」聽起來好像是大人開公司的事,跟孩子的距離差了十萬八千里? 但可不是這樣,讓小孩提早擁有創業精神,並不是為了讓他長大後能賺大錢,而是為了培養一輩子都用得上的關鍵能力: ✅ 問題解決力:不怕錯,敢挑戰 創業精神最大的本質是「遇到問題不逃避,而是想辦法解決它」。 當考試考不好或者是、和好朋友吵架、或無法達成目標時,他不會只是沮喪或怪東怪西,反而會問自己:「我可以怎麼改變它?」 ✅ 主動思考:不是等安排,而是創造機會 現在的教育、生活太容易讓孩子「等指令」。 有創業精神的孩子,會主動思考:我想學什麼?這東西能怎麼改進?可以創造什麼價值? ✅ 同理與觀察力:了解人心是生存關鍵 創業不只是有點子,看懂「別人為什麼會買單」。 觀察生活、觀察他人情緒與行為,不只更懂別人、同時也認識自己。 ✅ 自信與抗壓:從錯誤中長出韌性 創業常常失敗,但創業精神教的是「一次錯誤,不代表整個人就失敗」。 孩子如果從小體驗「試了→錯了→再試→成功了」,那份從錯誤中長出的自信與堅韌,會成為一輩子的資產。 👨‍👩‍👧‍👦 父母可以怎麼做? ⭐️ 提供各式各樣的選項,讓孩子探索、找出自己能自然專注其中的興趣 ⭐️ 讓自己成功身影展現在孩子面前,用背影訴說什麼是正確又有價值的事 ⭐️ 先別急著教,做給孩子看才是教育的第一步:示範、指導、糾正 ⭐️ 只要孩子超過10歲,就該讓他們出席大人談話的場合,讓他們耳濡目染,認識到那也是他的生活場域之一 ⭐️ 習慣用"數字"做判斷、用"比較"做評估,以"為什麼"、"憑什麼"做為行動的依據 ⭐️ 商業的根本是找出"差異",讓孩子多玩"尋找相似事物"的遊戲 ⭐️ 讓孩子玩”為公司取名字”的遊戲,能以公司負責人的角度慢慢培養商務素養 ⭐️ 讓孩子實際製作商品,感受成果 ☀️ 總結: 讓孩子從小擁有創業精神,不是為了讓他開公司,而是教他如何擁有人生的主控權。 不是讓他「提早長大」,而是讓他「更完整地成長」。 你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大人? 秘訣在於,先讓自己活成孩子願意追隨的背影——那個又帥又酷的模樣。

專案管理 | 讓夥伴感到安心,你必須做的兩件事!

圖片
引導團隊做第三次回顧會議:你觀察到哪些變化? 這大概是身為專案經理的職責中,最感到欣慰的回饋吧!😁 在需求模糊及不確定下, 其實團隊夥伴多半都能理解,也不會苛刻要求, 要的就是WHY和WHERE! WHY, 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即使是「假設」也是一種WHY WHERE, 現在在哪裡、下一步可能的方向在哪,以及「我們正在同一條路上」 譬如, 什麼樣的「好」醫生會讓你感到心安和值得託付呢? 醫生會盡可能告訴你, 接下來你會面對的治療方式和恢復情況,以及你會面對到可能的副作用, 讓你能模擬預演和心理準備面對未來的不確定! 這樣的醫生會讓你有好感覺! 同樣的,專案經理也可以這樣「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