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思考的假象》
你比較相信你的悲觀會成真?還是樂觀會成真?
你到底是樂觀還是天真?或者是在做白日夢?
你的樂觀是困惱還是動力?
本書作者為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博士,書中以科學的方式和數據來解釋,大腦如何運作產生樂觀想法。書名《正面思考的假象: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如果單看翻譯書名的話,會有點被誤導,好像樂觀是件有害、不可取的事。但以英文書名來看,意思是以客觀角度探究樂觀偏誤形成的因素和過程:我們是如何形成樂觀偏誤、這樣的意識對我們人類發展有什麼好處。知道它才能運用它。
本書是以正常健康大腦說明樂觀成形過程,排除有過重大經驗創傷或大腦損傷的情況。大多數人對於半杯水的形容會是"還有半滿",因為樂觀是大腦天性。大腦如果沒有如此演化,我們可能還處在石器時代,對於眼前未知、逆境、困難的情境,第一時間身體自然反應就是杏仁核的逃或戰,不得已才戰,逃則永遠不會進步。樂觀意識是為了讓我們能稍微低估眼前障礙,才會有勇氣去克服,奮力地往前進。樂觀的形成有以下過程:
▌過去記憶
-你有過相同的經驗,參考應用
-你有過類似的經驗,想像模擬
-你沒有過的經驗,認知偏誤
-視覺帶來的錯誤感知與錯覺經驗
不管哪一種,都是為了讓大腦有模擬想像的資料,減緩大腦做決策時的不安定感,以利做出進一步思考。當然,你的經驗記憶越豐富越正向,你的樂觀程度就越高。
▌現在逆境
-越艱困,越依賴樂觀心態
-催產素提升,使人信任希望
-小心習得性無助
-低估自己迅速適應新情境的能力
-高估自己未來的情緒反應,
-高估逆境對自身的影響
-人們非常不擅長預測自己在面對不幸事件時,可能會產生的感受
-我們會過度注意到的是「什麼事會出現改變」,但忽略關注「什麼事不會改變」
-有時我們會暫時撤退到屬於自己的小世界,把精神全集中在處理痛苦的事件,唯有這樣才能逐漸痊癒
假如眼前明確的就是一條死路,我想每個人都不會有意願繼續前進。稍微低估擋在前方的障礙,我們才能奮力前進。
▌樂觀心態
-低估自己面對的風險
-心理時間旅行/模擬未來
-「選擇的自由」強化自我承諾
-真正能促進幸福感的並非絕對,而是相對
-自我應驗預言是指起初對情境抱持錯誤判斷,卻因此激發了新行為產生,使原本的錯誤判斷變成真實
-血清素不是改變人的心情,而是改變人們的認知偏誤,較能留意到正面刺激,事後也可清楚地記得這些正面事件
-有時大腦為了讓你繼續活下去,會抑制負面想法,並將注意力放在正面事物上
-我們會先在腦海中演練一遍,為未來做好準備
-假裝喜歡你討厭的事物,能夠減輕心中的不協調感
我們會從對未來事件的期待與幻想當中獲得樂趣,這樣才有執行完成的動力。
▌未來展望
-對好事的期待度越高,愉悅感越強
-影響期待價值的因子:預期的愉悅感、想像的鮮明程度、預期事件會發生的時間
-「預期」才能夠影響我們對現實的感知及採取的行動,進而改變現實本身
-負面的期待,會使實際體驗惡化
-額葉會居間調整計畫與行動,以便達成我們為自己所設下的目標
-當大腦沒得到預期的結果時,會尋找事情出錯的原因
-如果把未來和現在的自己想成不同人,甚至是陌生人,我們會選擇現在享樂、等遙遠的未來再受苦
心態與價值觀從一開始就是主觀的,我們能輕易調整它們,讓它們符合我們不斷改變的情境與目標!!!
※結論
樂觀是大腦數百萬年來演化與適應的結果,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我們明知自己未來一定會死亡,但依然生活與行動、持續進步。在樂觀偏誤的保護下,我們的壓力與焦慮程度會降低,同時行動的動力也會增強,用以將腦中預期轉為現實。那要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過度樂觀產生偏誤了呢?你可以回頭檢視自己,是不是說的、想的比做的還多。
有行動並懂得調整,叫做樂觀其成,沒行動卻滿懷期待,稱為做白日夢。
※接下來你可以做的是:
-多多體驗創造豐富的正向經驗記憶
-辨識你現在提取的是記憶還是偏誤或是假想
-看清你現實的逆境,而非被過度放大的情緒反應,有什麼證據會如想像那樣糟?
-清晰想像達成後的美好模樣
-定期檢視與改善預期與現實間的落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