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你的生產力是哪一種?做很多事?完成很多事?還是成就哪些事?
作者用一年的時間來親身嘗試和驗證,那些研究文獻或其他人士所謂的高生產力方法,並記錄、追蹤、分析每個方法對自己的反應和效益,最後再把實驗結果寫在這本書中。雖然是作者個人經驗,但由於每個方法都是有所引用和依據,假如你對自己的拖延或低生產力還沒有想法,這本書的內容可以借鏡參考。當然,你可以先在網路上搜尋預讀,有許多簡潔又有力的心得摘要,或許就會先有新發現。
生產力 = 專注力 + 精力 + 時間
▌關於時間
我們都太過於強調時間這因素的重要性,不小心就誤以為:
-生產力就是在短時間內做完大量的事
-同時間能多工處理做很多事就是生產力
這樣的結果導致放大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但它其實是最不重要的,時間只是我們執行任務的背景而已,不是前景焦點。
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你的「黃金生理時段」,把你的最佳狀態用在對的任務上,才能獲得你的生產力。
▌關於專注力
自從手機、電子移動裝置出世後,誰擁有較多的專注力等同於掌握了決勝力:
-常常被外物干擾、中斷成了你的煩惱
-過多資訊存在你的腦中成了無形壓力
-時不時的分心、雜念成了你的困擾
根據研究分析,人只要從專注狀態分心,就需要再花23分17秒重新取回心流狀態,每一次的分心專注切換,都會帶來焦慮的累積。
善用大腦的特性,大腦喜歡視覺化,把你的想法通通寫下來變成清單;大腦不喜歡麻煩的事,把你的干擾物丟到20秒的距離去;大腦美好事物,多看看可愛的動物或多多想像理想中的自己。
▌關於精力
美食讓你獲得短暫的滿足感、完成簡單雜務讓你莫名覺得成就感、誤以為運動只會更累:
-加工類的美食造成身體額外的負擔,需要更多能量來代謝
-容易、簡單、不重要的事情總是吸引人來做,因為完成後大腦會有多巴胺的小小獎勵
-沒有勇氣說不、沒有做事的原則、凡事都要自己來,有事做讓你誤以為自己很重要
-都沒有力氣做事情了,還會有力氣運動?
在這裡不小心就會落入惡性循環,有做些小事然後美食犒賞自己,身體越來越沉重造成更不想運動,精力就這樣慢慢遞減不見,結果重要的事,輪不到也沒力氣執行。
精力的補充來自於日常,你周遭的生活環境如何?你處理小事的頻率高於要事?
▌關於生產力
生產力是你成就了多少事,而不是你完成了多少事。決定要有生產力之前,你得先問問、確定自己的「價值觀」,沒有這根基作為評估準則的話,自然就不會有「生產力」的煩惱。沒有價值觀的任務只是勞力而不是生產力。價值觀有了之後,再來區分事情種類:公司交付過來的工作以價值來衡量、人生面對的工作以價值觀來衡量。
工作生產力產出的結果叫「價格」,人生生產力產出的結果叫「意義」。
※結論
假如你真的有閱讀過這本書或網路上的心得,你大概會發現「這些道理我都懂,但就還是會做不完、拖延、不想做」,結果都變成「正確的廢話」,看完就沒有然後了,不小心就做了最沒生產力的事。以這本書的邏輯來區分:看書不是生產力,看完一本書也不是生產力,要看完一本書後取其中一項來應用產生有意義或價值的結果,這才叫生產力。
接下來你可以先做的是:
-生活上,確定你的價值觀;工作上,辨識任務的價值
-知道你的黃金生理時段
-以周或天為單位的三件焦點任務
-把大任務拆成小任務
-瑣碎的事,集中多工處理;重要的事,專心單工處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