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Q問題背後的問題》

本書讀核心精神:個人當責,改寫所有的問題成「我該如何行動....」

三個指導原則:
1.包含「我」字在內,而不是「他們」、「我們」、「你」或「你們」
2.以「什麼」或「該如何」形成問句,而不是「為什麼」、「什麼時候」或「誰」
3.將焦點放在行動上

這套簡單的公式不難發現,卻常只出現在功成名就不平凡的人身上?

如果以80/20法則來解讀,大概就是10個人當中,每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只有2個人能做到。

問題出在哪呢?

因為,責怪別人、指控推諉到自己無法掌控的人事物上,會讓我們很輕鬆且很有安全感。
而大腦運作的方式,本來就是要讓人類預警風險與逃離危險,第一時間反應就是保護自己。
這在現代人的外顯行為就是以直覺的語言來迴避責任,像是常常聽到的:
-不關我的事,這件事是他負責的,我無法處理
-你為什麼不跟我說?
-這件事是誰的錯?
-為什麼每件事都落在我頭上?
-他們什麼時候才要解決這個問題?

把事情、錯誤、責任放在別人身上,我自己就安全了。
這就像原始人獵捕野獸一樣,非到不得已,盡可能不會正面衝突或主動出擊。
除非,你有101%信心把握,能成功解決與克服掉問題與挑戰,否則,能不碰就不碰。
但當「問題」出現當下,也就通常意味著,這問題本來就是超乎你自身過往能力或經驗的,才會出現的矛盾點。

所以,這是人類的天性?無法改變囉?

從QBQ書中,我們還是可以找到方法的,但需要刻意且重複的意識/行為修煉。
●首先,
先分析與發現過去我們慣用的推拖言詞中,背後隱藏著哪些我們不經意/逃避的訊息。
像是,企圖改變別人、責怪他人、受害者心態、情緒勒索、別無選擇、做不到...等,其實都是造成我們不願意面對的原因。
●其次,
正視且接納我們內心的感受與需求,降低你期待完美解決的標準。擴大或轉換視野,嘗試從更高的「情境」中,尋找「我」可以切入的「位置」
●最後,
從這個「位置」準備與出發,做出你能做的「第一步小行動」

※結論
「我該如何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的語言輸出成行動方案。具體行動才會帶來改變,抽象的空想或語言而不行動,只會讓我們活在過去。千萬記得,重點不在改變他人,而是先改變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進而改變現況,影響他人一起參與改變「從我開始」

FB:https://www.facebook.com/Mr.Black.AgileLif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