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逼自己跳脫舒適圈了,你想不到的成長其實就在「舒適」裡 】

👉「要進步要成功,你就要跳脫舒適圈!」


聽起來很激勵人心 ,但每次聽到這句話,心裡總會冒出一個小聲音:「為什麼一定要讓自己悲慘狼狽過才叫成功?」

成功= 辛苦、進步=痛苦,這是我們從小被教育灌輸的觀念。
但真的是這樣嗎?

👉舒適圈被誤會了

大部分人罵的「舒適圈」,其實指的是「自滿圈」。

自滿圈:有點像「攤在沙發上滑手機、覺得人生就這樣吧」的狀態。明明心裡空空的,卻假裝滿足。久了會覺得自己卡住、停滯、甚至有點絕望,但自己絕對不會承認,反而以防衛的方式回應反擊。

舒適圈:完全不一樣!這裡是安全感的來源,是你可以自在做自己、百分百發揮創意、隨時充滿電力的地方。在這裡,你才會更敢往外邁出拓展。

硬生生將自己拉出舒適圈,很多時候只是在否定自己「現在的你不夠好」、暗示著你「 在舒適圈裡,就是懶惰、不上進、不求進步」 。

👉不是「跳脫舒適圈」才會進步,而是要先「找到真正的舒適圈」

舉個例子,
如果你仔細觀察,小孩還小父母帶出門玩的時候,
小孩一定是在可以看到父母的安心距離下,
玩得興奮自在且創意滿滿,然後慢慢拉長距離向外擴展更多不熟悉的事物。

同樣的,我們大人也是在「心安」的狀態下,才有勇氣動力去嘗試新東西。

👉 舒服,不是偷懶,而是養分

想像一下:
你在家裡穿著鬆鬆的衣服,泡著熱茶,一切熟悉的事物讓你心裡很安定。這時候的你,有時反而更有勇氣去想:「好,下次要試試做點不一樣的事!!!」

這就是舒適圈的力量。

別人眼裡看起來很勇敢的舉動,其實常常發生在你最安定的時候。
像是:
.鼓起勇氣跟家人、同事說:「這件事我不想再勉強自己了。」
.報名那堂想學很久的課,不再只是放在待辦清單裡
.提出一個自己長久以來想嘗試的新企劃,不再害怕被否定

因為你有底氣、有安全感,所以敢。

👉 舒適後向外擴展的動力張力來自「你的樣貌」

很多人一想要改變,就問:「我要怎麼做?方法是什麼?」
但這樣只會讓自己越想越焦慮。

不如換個問法:
.那個能過上我理想生活的「我」,長什麼樣子?
.那個能自在追夢的「我」,會怎麼過一天?
.那個能享受關係的「我」,會用什麼態度去愛?

這個「擴展的自己」,也是你想要的成長方向。

當你愈清楚它的樣貌,你就會自然往那裡靠近擴展,而不是瞎忙著「衝出舒適圈」。

👉給自己的小提醒

其實,我們要的並不是「辛苦模式」的人生,而是能安心自在呼吸、能充分展現自己的人生。

所以下次要是有人再跟你說:「你要跳脫舒適圈啦!」
不妨笑笑回:「謝謝你提醒,不過我現在正在舒適圈裡好好成長呢。」

成長,不一定要狼狽掙扎;有時候,它也可以很優雅從容。

你覺得自己現在在哪一個圈?

.自滿圈(卡住了?但總是給自己一個合理的理由來掩飾任何不安)

.生存圈(每天好累,只為了過關斬將,關關"難過"關關過)

.舒適圈(在有安全感的地方,慢慢向外擴展)




留言